在孙寒确定了决战地点和总体战略之后,整个日光城,就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而这台机器的总工程师,便是刘伯温。
这位被后世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千古人龙,在得到孙寒的全权授权后,开始了他神鬼莫测的布局。
首先是情报。
一张无形的大网,以日光城为中心,迅速朝着整个吐蕃高原铺开。
那些在达孜渡口被俘虏,后来又被孙寒释放的吐蕃士兵,成了最好的情报传递者。他们回到各自的部落,不仅带回了对孙寒大军的恐惧,也带回了孙寒“优待俘虏”的仁义之名。
刘伯温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他让一些经过专门培训的苏毗人,伪装成逃兵或者商人,混入各个部落,以重金和粮食,收买那些对松赞干布强征令不满的部落小头目和牧民。
一时间,关于吐蕃联军的各种情报,如同雪花一般,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刘伯温的案头。
“主公请看。”刘伯温指着一份刚刚整理好的情报,对孙寒说道,“吐蕃联军号称五十万,但根据我们的核实,其实际人数,应该在四十二万到四十五万之间。松赞干布虚报了人数,一来是为壮大声势,二来嘛,恐怕也是为了方便他那些贵族手下们吃空饷。”
孙寒冷笑一声:“德性不改。还没开打,就先想着中饱私囊了。”
“这正是他们的第一个弱点。”刘伯温笑道,“其二,这四十多万大军,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松赞干布的王庭直属部队,大约只有五万人,是其精锐。剩下的三十多万,来自上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许多部落之间,世代为仇。如今被强行捏合在一起,早已是矛盾重重。”
“这是我们斥候刚刚截获的一份情报,您过目。”刘伯温又递上一卷羊皮。
孙寒展开一看,上面记录的是吐蕃联军中,两个较大的部落因为争抢水源和草场,爆发了大规模的械斗,死了上百人。最后还是松赞干布亲自出面,斩杀了双方的几个头目,才勉强将事情压下去。
“乌合之众,不足为惧。”孙寒将羊皮卷扔在桌上,心中大定。
“主公说的是。”刘伯温接着说道,“其三,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后勤。四十几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他们依靠牛羊驱赶和贵族们‘献’出的存粮,根本支撑不了太久。他们的后勤路线,拉得极长,而且防备松懈。这,就是我们送给他们的催命符。”
在将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