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春,巴达维亚的海风吹拂着王府庭院里的老榕树,枝叶间漏下的阳光洒在萧如薰的银丝上。他坐在藤椅上,翻看着萧承泽送来的南洋政务报告——南澳省的玉米亩产突破两千斤,印度棉纺厂的棉布远销非洲,蒸汽船队已开通十条远洋航线,连欧洲的法国、意大利都派使者来求通商。
“父亲,”萧承泽走进庭院,手里捧着一份新的蒸汽船图纸,“宋主事改进的‘巨鲸号’蒸汽船已经试航成功,能载五百吨货物,速度比‘致远号’还快三成,以后去欧洲只要两个月就能到。”
萧如薰接过图纸,指尖划过船身的结构——蒸汽动力装置更紧凑,货舱采用分层设计,还新增了专门存放火器的舱室。他笑着点头:“好,让水师先订造五艘,用于保护远洋商队。另外,让通商司跟法国使者谈,他们要的丝绸可以给,但必须用美洲的烟草和欧洲的玻璃工艺来换。”
萧承泽应声记下,又递上一份军情报告:“马六甲的探子回报,英国和西班牙在欧洲开战,英国想借咱们的港口停靠战船,还愿支付十万两白银作为租金。”
萧如薰眉头微抬——欧洲列国混战,大明若卷入其中,只会损耗国力。他沉吟道:“告诉英国使者,港口可以借,但只能停靠商船,不许战船入港。另外,要跟他们说清楚,大明保持中立,不会帮任何一方。”
正说着,库鲁的儿子阿木匆匆赶来,脸上满是喜色:“萧王爷!南澳省发现了大铁矿!矿石的品质比之前的还好,宋主事说,有了这批铁矿,咱们的蒸汽船和火器能造得更快了!”
萧如薰精神一振,立刻让人备车,去南澳省查看铁矿。抵达达尔文湾时,宋应星正带着工匠们测量矿脉,看到萧如薰来,连忙迎上来:“王爷,这处铁矿储量至少有百万吨,而且靠近港口,开采后能直接装船运到巴达维亚,不用再长途运输了!”
萧如薰蹲下身,捡起一块矿石,在手中掂了掂——质地坚硬,泛着金属光泽。他对身边的萧承泽说:“立刻组织人手,在这里建大型冶铁厂,用蒸汽动力带动采矿机和熔炉,争取半年内出铁。另外,从水师学堂挑一批懂技术的学员来,跟着宋主事学习铁矿开采和冶炼。”
萧承泽点头应下,阿木则兴奋地说:“王爷,部落里的青壮都愿意来帮忙!咱们还能在铁矿附近建村落,让族人一边采矿,一边种地,再也不用靠打猎过日子了!”
萧如薰拍了拍阿木的肩膀:“好!让族人都来,大明不会亏待你们。冶铁厂建成后,会给大家发工钱,还会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