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棺进京一个月后,姜丰带领众翰林破译出来的结果,和他自己翻译出来的没有两样。众人只能叹息,这个月光宝盒真的是形同鸡肋。
这回没有人再质疑姜丰的话的真实性。因为拼音也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非姜丰一人所能胡编乱造的。
翰林们学会了拼音,发现自己拼出来的结果和姜丰的一样,自然认同了这个结果。
甚至,他们还隐隐担心,万一皇帝一时好奇或者想不开,和陈皇帝一样用这个宝盒穿越时空了怎么办?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对这个皇帝还是很满意的。
为此,群臣议论之后,由崔阁老代表众人上奏,恳请陛下将此危险之物封存在秘密地方,即使是后代皇族也不可轻易动用!
皇帝很快答应了。反正他目前也没有穿越时空的意愿。笑话!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穿越到野人堆里茹毛饮血吗?
因为姜丰为国寻宝、分享绝学的功劳,皇帝下旨,将他的职位调整为待诏学士。
比原来高了半级。恭喜姜大人,又升官了!
待诏学士仍然归属于翰林院,但和之前普通翰林学士不一样。待诏学士要在宫中轮值、负责为皇帝拟旨。而且,在皇帝召集内阁重臣商议政事时,待诏学士还能旁听。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能够接触到帝国权力的最顶层,在旁学习内阁大臣们应对、处理政务的方式!
相当于最高权力机关的实习生!这也是翰林院被誉为“储相”的原因。凡入阁,必经翰林之路!
但翰林院学士众多,这种实习机会却不是人人都有的。很显然,皇帝有心栽培姜丰。
得到了这个任命,姜丰也说不好是高兴还是失望。
虽不能外任,到底接近权力的中枢了。
这一年,朝廷遇到了很多事。南有洪灾、北有旱灾,再加上叛军作乱、边疆摩擦,朝廷实则处于外忧内患之中。
姜丰从前任小州府的知府,自认为还算称职,对自己的能力也比较自信。如今站在阁臣们旁边,听着他们你来我往的议论政务,真正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种眼光、气魄,和处理政务的高度,都不是一界知府可以比拟的。
果然能够走到内阁重臣的位置,成为这庞大帝国权力中心的人物,都不是泛泛之辈。
姜丰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做待诏学士,多听多记少说,除了奉命拟旨之外,从不擅自出头、插嘴大臣们的讨论。
如今他也算有了自知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