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玢这次来是替皇帝做耳目的,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自然不能姜丰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且他还带了一个叫石军的小御史来,也不能太包庇姜丰。
第二日就以姜丰忙碌为由,谢绝了姜丰的陪同,和石军一起,另选了两个本地的向导,四处走走。
姜丰坦坦荡荡地拿出一个令牌来,说道:“水泥坊、火器局和科研所都是要地,没有令牌进不去的。”
从巡抚衙门出来后,王玢乘了一辆低调的马车出门,对向导说:“去水泥坊。”
那向导相貌平常,丢到人堆里也认不出来,难得的是能说一口流利的京城官话。这自然不是寻常的向导……王三爷耳聪目明,也有自己的渠道。
水泥坊不在城里,出城之后十多里才到了,就建在一座石山旁边。那座高高的石山腰部被挖开,露出斑驳的碎石。附近的树木叶子上都沾了一层厚厚的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粉尘味。
王玢猝不及防,一下马车就连续打了几个喷嚏,连忙用帕子掩住口鼻,好半晌才适应过来。
“三爷,可要继续往前走?”随从问道。
王玢点点头,轻咳了两声,说道:“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吧。”
姜丰把水泥的方子和生产标准提交给京中几年了,如今也就白水州和岭南建了,是施家和徐家的产业,其他地方尚未有动静。
因为……在选址的阶段就遇到了阻碍,总有人说破坏风水之类。
这趟大湾之行,无论是码头、道路还是建筑,都让他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水泥的重要,下定决心回去要督促水泥的大量生产,在此之前,他也想亲自看看水泥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工坊外面有军士守卫,看服饰是卢胜麾下的府兵。王玢将令牌给军士看,一个军士跑了进去,不一会儿,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出来,拱手作揖道:“不知大人光临,有失远迎。”
王玢随和地笑了笑:“我也是顺道过来看看,不必多礼。”
水泥坊里面热气腾腾,大大的锅炉下方不停地投入干柴,各种原材料在里头煅烧。
如今虽是秋季,工人们却穿着薄衫,呼喊着号子,浑身热汗淋漓,非常辛苦。
王玢在里面转了一圈,就随管事到林子里搭的办公宅子里去了。
“这些工匠,也实在辛苦。”王玢感叹地说。
管事恭恭敬敬地站着回禀道:“这些工匠都是年轻力壮又有一技之长的,因为干的活辛苦,待遇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