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货币,从以物易物到海贝……后来货币商品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
如今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也多使用黄金。
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由于我国的巨大影响力,周边的国家都通行我朝的货币。
比如说曾经的扶桑国,我朝铜钱在日本长期流通,彼国幕府认为:“极败坏扶桑之典章制度”。
为了摆脱国家货币市场长期依赖我朝通宝的局面,扶桑幕府开设了金币和银币铸造管理机构,即“金座”和“银座”,大规模铸造金币和银币。
有了自己的货币后,幕府着手整顿铜钱市场,下令禁止我朝通宝,才逐步将我朝的通宝排挤出该国。
“彼此后,始无须再待唐船运来,亦不再用他国年号,成为扶桑本国之钱,与古时之和铜延喜,并传于世。”
不得不说,扶桑国的人还是很有长远目光的……而他们对我国也是虎视眈眈、不甘臣服,也可见一斑。
如今,姜丰总算是把这个心腹大患给除了。扶桑十室九空,倭人俱成亡国奴,成为了我朝领土的一部分。
这才真是,可喜可贺!
施伦对于使用朝廷统一的货币没有异议。虽然放弃铸币权损失了一些利益,但连姜丰都愿意为国家利益牺牲地方利益,何况于他?
毕竟他也算是外戚了,和皇帝是亲戚呢!
至于南洋各国,受西方洋钱的冲击,货币市场比较混乱,铜钱上使用我朝的通宝,银币则主要被洋钱占据。
银币使用便利,已成为税收、商贸的主要流通货币,比铜钱更重要!
此时,户部尚书、鸿胪寺卿等人召集各藩属国,商议发行统一货币之事。
各藩属国的国主、使臣面面相觑,发行货币也是一个国家的权利……如今连货币权都不能自主吗?
他们也知道铸币背后有巨大的利益,但一来有些小国缺乏金银矿,二来国力弱,轮不到自己做主。
这世道,是谁的拳头大听谁的。
像爪哇、马来国、吕宋,从前西洋人的拳头大,坚船利炮逼近,它们成为了殖民地,自然就使用洋钱。
《大湾条约》签订后,它们重新奉华国为宗主国,货币方面,就轮到华国说了算。
现在华国说是和他们谈判,但他们哪能说“不”?所谓弱国无外交,不过如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