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
范阳望着地图上的汉隶字体,不禁想到了一些红色记忆。
很多人一看到大别山的字眼,自然而然的就会联想到“挺进大别山”的电影。
是的,这段历史可以说是让大别山赫赫有名了。
只要是上过初中,学过一点历史的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举措,以改变战争的发展态势为目的,重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关于这段故事,不再过多赘述。
而有关大别山,范阳之前还真的了解过其名字的由来。
《尚书·禹贡》中记载,“内方,至于大别”,这是有关于大别山名称的最早记载。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命名,相传汉武帝在封禅南岳天柱山时,途经大别山,因山势雄伟而感叹 “此山之大,别于天下”。
因此,将此山脉命名为“大别山”……
还有一种说法是和李白的诗句有关。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战斗。
……
次日一早,众将按照范阳之前的安排,纷纷调兵行动。
而刘备,却放心的将军权全权交给了范阳管理,自己则安心的坐镇鄂县,并派人为大军转运粮草。
这一次,范阳与张飞带队,关兴与张苞跟在两侧。
马承和马伶俐跟在关兴身旁,马伶俐还特意穿上了男装,骑上了她的骏马。
关银屏非常不爽的跟在了队伍较后的位置,远远的望着范阳。
没办法,这是范阳昨晚就和她说好了,而关银屏也自知此刻自己不能出现在范阳和张飞的面前,因此即便是心有不甘,却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跟在队伍后面了。
张嶷、张翼、冯习、吴班、赵融、傅肜等一众将领,纷纷跟在队伍的后排。
一面面季汉的大旗迎风飘扬,宛如一道美丽的画卷。
尘沙之中,是无数将士的铿锵脚步,是刀枪林立的一片肃杀。
浩浩荡荡的汉军队伍,此刻正朝着此番战役的目的地——蓟春,进发!
正常来说,从鄂县到蕲春有两条路,一为陆路,一为水路。
如果乘船走长江水路,行军的速度一定会更快一些。
但范阳却并没有选择走水路,这一次他是有意的把行军速度放缓下来。
走陆路虽然行程较慢,但却可以步步为营,一点儿一点儿的逼向蕲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