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化腐朽为神奇!(第1页)

氨压缩式制冷机并不复杂。

首先是蒸汽机,已经突破。

其次是氨气,在煤的焦化中也可小批量生产。

现代合成氨技术虽然科技含量更高一些,可眼下无需一蹴而就。

煤炭制氨法,主要是以煤为原料,通过对气体的提纯、净化、压缩,生产氨气。

在龙潭基地的焦炭厂区,有一座用耐火砖砌成的巨大煤炭干馏窑。

优质煤炭被投入窑中,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被高温加热。

这个过程本身并不新鲜,民间土法炼焦早已有之。

但是,土法炼焦的目的不止于焦炭。

窑体上方复杂的管道系统,收集着煤炭在干馏过程中产生的、通常被视作废物的煤气(主要成分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煤焦油。

接下来,是净化气体。

将这些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以把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可去除二氧化碳。

再通过浓硫酸,可以去除水蒸气,

接下来,便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刻。

在高压条件下,将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体,与铁基催化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掺有少量氧化钾和氧化铝)结合,在高温条件下,就能合成氨。

随后,合成的液氨被导入一套全新的、相对小型的封闭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由蒸汽机驱动的小型液氨压缩机、一个冷凝器、一个节流膨胀阀以及一个巨大的、内部布满了金属盘管的几乎饱和的盐水池。

高温高压的液氨流入冷凝器,经冷却放出热量,凝结成常温高压的液氨。

高压常温液氨通过节流阀,压力骤降。瞬间,液氨开始剧烈蒸发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而这吸收热量的过程,就发生在浸泡着水池的金属盘管内。盘管内的液氨蒸发,疯狂地吸取着盐水池的热量。

盐水池的温度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零度!

零下五度!

零下十度!

水银温度计上,水池里的温度在迅速下降。

闷热的车间内,人们开始感受到丝丝寒意。

盐水的冰点远低于淡水,即使温度降至零下二十度,它依旧保持液态。

而浸泡在盐水池中的,是一个个金属模具,模具里装满了经过静置处理的淡水。

“结冰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