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盯着眼前的诸葛亮,心中虽仍有疑虑,却也知道此事关乎三万大军的生死,半点马虎不得。
他当即挥手,对身旁的亲兵厉声道:“把方才那名信使带过来!”
不多时,两名士兵押着那名“信使”来到阵前。
此人依旧穿着汉军服饰,却早已没了方才的慌张,反而眼神闪烁,时不时偷瞄四周,显然是心里发虚。
庞德指着他,对诸葛亮道:“先生说他是奸细,可有证据?若拿不出凭据,休怪我军法处置!”
诸葛亮却不慌不忙,羽扇轻摇,目光落在那名“信使”的双脚上,缓缓道:
“将军无需动怒,只需让人将此人的靴子脱下,一看便知端倪。”
庞德虽不解其意,却还是依言下令:“来人,将他的鞋子脱了!”
两名士兵上前,一把按住那名“信使”,强行脱下他脚上的鞋子,
露出的双脚白净,除了脚底边缘有少许新磨的薄茧,再无其他痕迹。
庞德蹲下身仔细查看,皱着眉头道:“先生,这双脚并无异常,有何不妥?”
“将军有所不知,这其中的门道,恰在这双脚上。”
诸葛亮走到那名“信使”身边,语气从容地解释道,
“张任将军驻守汉中,麾下将士皆是招募的汉中本地人。
汉中多山,山道崎岖难行,本地人自幼便在山间穿梭,常年走惯了山路,脚掌与脚后跟早已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
那老茧坚硬如铁,非积年累月的行走,绝无可能形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凉州军士兵,继续道:
“可江东军却不同。江东地处水乡,将士多是荆扬一带的南方人,他们平日里惯于乘舟船出行,双脚很少长时间在崎岖山路上行走,因此脚底绝无这般厚实的老茧。
不仅如此,他们为了能在摇晃的舟船上站稳,走路的姿势也与习惯走山路的人截然不同。”
说到这里,诸葛亮上前一步,轻轻抬起那名“信使”的脚踝,让众人看清他的脚型:
“舟船在水中摇晃不定,人在船上行走,需压低身体重心,步伐也会下意识地迈得更宽,形如直着行走的‘无肠公子’(螃蟹)。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上岸后也难以立刻更改——即便在平稳的陆地上,他们走路时依旧会保持宽步幅,可陆地不会摇晃,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双脚便会不自觉地向外撇。
将军不妨回想一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