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延贞再次抵达前线的时候,突厥军士卒已经从两座山头之上全部撤离,山头已经被大周军的两支两千人左右的队伍占据。
    撤下来受缚投降的突厥将士,有约六千人左右,其中有一千人左右的骑兵。这些骑兵就是此前,曾经在正面和大周先锋方阵碰撞的那支幸存下来的骑兵。
    见到厉延贞再次前来,苏墨麟迎上去向他禀报,契合买在自己手下两员大将和数百骑兵的护送下,已经去了右翼的双方骑兵对决的战场。
    此时右翼的战斗,事实上基本上已经快要结束了。骨咄禄巴什在两次大意失误指挥下,被大周骑兵校尉窦正初抓住机会,将他手下的五千精锐骑兵分割成了四块。
    将突厥骑兵分割之后,窦正初便利用自己兵力的优势,用少数兵力进行牵制,再以优势兵力集中对骨咄禄巴什手下的骑兵逐个进行歼灭。
    骨咄禄巴什虽然很快惊醒过来,只不过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即便他多次亲率手下的一千多人队进行攻杀,也都没有能够会和其中任何一部被分割的骑兵。
    骨咄禄巴什身边的兵力,是几支被分割突厥骑兵之中,人数最多的一部。而窦正初也将他们放在了最后进行解决。
    当窦正初将其他的突厥骑兵歼灭之后,集中剩下所有的兵力,调头开始围攻骨咄禄巴什的时候,牵制他的大周军骑兵,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将近三千人的大周骑兵,在面对突厥人的一千多突厥虎师精锐的时候,想要成功的将他们牵制下来,肯定是会付出很大代价的。
    到窦正初他们增援上去的时候,牵制他们的大周骑兵剩下不过千人左右,只能够用游动不断袭扰的方式,让骨咄禄巴什不能抽身出去。也就是,为了牵制骨咄禄巴什他们,大周骑兵付出了近两千人的代价。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双方虽然皆是骑兵进行的对决,但是大周军的伤亡情况却超出了这个概念。
    并非是大周骑兵士卒的战力真的比不上突厥人,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双方使用的马匹上。
    整个突厥虎师所骑乘的都是贺兰马,无论是在耐力还是速度上,都比大周军使用的西凉马要强上一倍。
    马匹的良莠之分,是骑兵对决最为关键的问题。在如此的差距之下,大周军骑兵在这次的对决之中,虽然兵力上占据了优势,伤亡却比骨咄禄巴什率领的突厥骑兵要大的多。
    在最后进行围攻骨咄禄巴什他们的时候,突厥骑兵所剩千余人左右。而大周军一万骑兵大军,此时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