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澄手下的那些将领们,每个人都眼巴巴地望着郭澄,心里暗自祈祷着自己的名字能够被点到。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郭澄竟然一个人都没有点到他们!这一结果让这些将领们感到无比震惊和愤怒,他们无法理解郭澄居然真的敢如此对待他们。
就连一旁沉静的厉延贞,也完全没有料到郭澄会如此毫不顾忌地将崔澄手下的亲信们全部排除在外。这一举动不仅让崔澄的亲信们感到心寒,更让其他将领们对郭澄产生了深深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李育等人虽然心中愤愤不平,但面对郭澄的权威,他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毕竟,崔澄已经被软禁起来,而在大敌当前的严峻形势下,他们实在不敢轻易站出来抗议。否则,郭澄很可能会以战事违抗军令的罪名,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斩杀。
待到其他将领们都陆续退出房间后,郭澄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忧虑之色。他凝视着厉延贞,缓缓说道:“征事郎,关于突厥细作的事情,我想这肯定与崔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我也看得出来,对于这件事,你似乎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有一点让在下实在想不通,你为何如此轻易地就将此事揭过呢?难道你就不担心他们会与突厥勾结,里应外合地攻陷朔方城吗?”
厉延贞听到郭澄的话后,不由得愣住了。他心里暗自思忖,难道郭澄这是要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不成?然而,当他凝视着郭澄的眼睛时,却并未察觉到丝毫的狡黠或阴险,反而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厉延贞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似乎对郭澄的担忧并不在意。他不紧不慢地反问道:“郭总管,依您之见,就算我们能够确凿地证实崔澄与突厥人相互勾结,在当前这种局势下,我们又该如何处置他呢?难道要直接将他斩杀吗?”
厉延贞这一问,犹如当头棒喝,让郭澄惊愕得当场愣住。的确,即使他们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也绝对不能轻易地将崔澄斩杀。且不说崔澄本身就是清河崔氏的人,其背后的家族势力盘根错节,更重要的是,他身为朔方军的副将,手下亲信众多,而这些亲信大多都是士族门阀的子弟。
一旦将崔澄斩杀,这些人必然会心生怨恨,甚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他们或许会暗中报复,或者干脆起兵造反,这无疑会给原本就动荡不安的局势雪上加霜。
如果真的出现那样的情况,他们面临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如何抵御突厥大军那么简单了,首先他们内部就会因为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而分崩离析。即使在战争期间,李育等人可能不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