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写诗当然是为了…(第1页)

虽然昨晚四人都睡的很迟,但还是起了个大早。

凌子玄劝他们别临时抱佛脚,容易紧张。

三人见凌子玄在宿舍门外做起奇怪的动作。

也加入了进来。

“这个拳法什么来路,竟然有点出汗了。”李昌隆问道。

凌子玄想了想说道:“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第几套我忘了。”

三人:“啥操?”

运动完去洗漱,吃完早饭在堂里等着教习到来。

时辰到了林教习走进房间,直接开始发卷开考。

凌子玄先把考卷认真的看了一遍。

第一题很简单,问的是怎么看民生和教化。大多是先生上课讲过的重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写篇文章即可。

第二题是“论君子不器”。他眼神眼顿了顿,这题有难度打算先破此题。

在草稿纸上先引《周礼》谈“器”之功用,再论孔子所言“不器”是不拘于一技,末了结合书院所学,写“为学当如江海,纳百川而不困于一域”。

思路顺了,笔锋也跟着活泛起来。

然后整理了下把答案抄上考卷。

接着再来做第一题,这题把该背的写上就行,凌子玄便托大没用草稿。

最后是律诗创作,限“秋”字为韵。凌子玄望窗外开始泛黄的树叶,忽然想起了前天做题时一落叶飘进宿舍里,落在砚台边。

于是有了句子“砚底墨凝千卷意,檐前叶落一声秋”。

好诗啊好诗,我真是个天才。

第二题花了不少时间,等写完诗已经有不少人交卷了。

凌子玄检查了一番也交了上去。

月考下午一般都会休息半日,凌子玄与周文杰等人边讨论第二题的破题思路边走向宿舍。

刚拐过回廊,李昌隆就咋咋呼呼拍着大腿:“完了完了,‘君子不器’那题我怕是写偏了!我竟扯到‘君子当守一技以安身’,被你这么一说,倒像是跟孔圣人唱反调了。”

周文杰正捏着下巴回味,闻言摇摇头:“也未必。我写的是‘器者,用也;不器者,通也’,倒和子玄说的‘江海纳百川’有点像。不过你说‘守一技’,若是能写出‘守一技而不忘通变’,未必不算另一种解法。”

赵司卓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酥饼,含糊道:“我哪顾得上破题,满脑子都是那首诗。”

“限‘秋’字韵真是磨人,最后憋出句‘风摇竹影落书窗,砚上秋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