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对于这个时代只想顺其自然(第1页)

没去过之前很难想象一个书院竟然是建在南昌城的闹市区里。

白鹿洞这些书院是建在城外的山上。

而来到豫章书院前才发现原来有一座“城中山”。

其实说山也不是山,无非是地势高了些,建了些台阶让你有向上攀爬之感。

等人走到上面就全然没有身处闹市的感觉了。

书院里大多数的都是生员,就是秀才。

因为一旦考上举人就得马不停蹄的赶往京城参加次年的会试了。

虽有落榜的举人回来继续研读,但是人数较少。

凌子玄其实挺感慨,自己三个案首竟是一天官学也没上过,都是上的“私立学校”。

这豫章书院的山长是退下来的礼部尚书,听说奏疏写的一绝。这奏疏写的好对当官还是挺重要的

但是他不时常讲课,主打一个看心情。

其它教谕也是当官退下的,国子监出来的,哪哪的大儒,最次的也是个同进士。

光看这教资就比其它三个书院高出一截。

但是这里没那么重的师生名分,平常的束脩礼也不用,每人每年交十两银子作学费,食宿另外收费。

这就很离谱了,官学不但不要学费,食宿对于贫困家庭还有补助。

当然了官学都是招收一个县或者一个府的前几位比较难进。

几人交了银子填了亲供就拿到一张正式的学生证了,每天出入要出示的。

然后表示不需要食宿。

亲供就是注明身高,体貌特征,年龄等信息,真有事找你方便辨认罢了。

一天是三节课,一节课一个时辰。中途休息两刻钟。

也就是一节课两个小时,一节课结束有半个小时休息,那看来上学日子的中饭要绿娥她们送了,还好路途较近也不麻烦。

书院里还有临时学生证,一百文三天。

这就更离谱了,书院不是每天都有课上的。

算下来一个月大概只有半个月在上课,其它时间都是自习。

所以说要是花了一百文只上到一天的课就亏大发了。

但是,一旦是在本书院学习过考上举人,退还所有学费。考上同进士奖励50两,进士100两,一甲500两。

师资力量雄厚,末位淘汰制,阶梯奖励。让凌子玄不禁想起前世的某些重点高中。

进去最少也给你上个二本,家长们也挤破头往里送,纯纯的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