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乡试结束(第1页)

第二场考试是简单的。

从放炮后乌泱泱的人去交卷就能看出。

第一场是等人,现在竟然在出门时排起了队。

这回出来除了身体累脑子倒不累,比第一场好多了。

不过还是赶紧回去洗漱吃饭睡觉。

转眼来到第三场,考时务策论。

本来这时务策论是柳云帆强很多,毕竟家里有当官的,能接触能看到的多。

后来凌子玄跟着他学习记下越来越多东西,知识层面越来越广就后来居上了。

还有一个原因,凌子玄来自现代,有些问题能用后世的反应告诉你这个决策对不对。

比方说怎么看待挖掘京杭大运河,隋朝肯定骂声一片,劳民伤财。

唐朝是推翻隋朝的,肯定也不能歌颂你,也是骂声一片。

结果这条运河红利了后面所有朝代一千多年。

这就是凌子玄所拥有的上帝视角。

今年乡试重点的策论应该是这道:

“赋役乃国之根本,然近年民间赋役不均,逃亡者众。应如何改革赋役制度,以苏民困、足国用?”

凌子玄看完翻了翻白眼,又是赋税题。

这从古至今不知考了多少次赋税题了,给的答案没一万也有八千。

杭州的赋税全国最高,前世北宋时期开始税收就是全国第一了。

交了那么多钱但还是最幸福最富的,为啥?

商业发达。

但是古代都是重农抑商的,你要是这么冲突那就没辙了,你爱咋咋地。

别小看古人,发现问题且给出解决办法的也有很多。

但是你胳膊拧不过大腿啊,统治社会的是“士”这个阶级。

世家,地主豪强,官吏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作为社会体量最大的农民注定就是被剥削的。

虽然拥有上帝视角凌子玄总不能写:

“别折腾啦,封建王朝随着土地兼并都是要玩完的。”

那估计第二天九族就先玩完了。

抛开思绪,凌子玄结合后世的一些经验先列出四个大纲:

一,核实地亩人口,奠定均平基础。

二,简化赋役项目,合并征收方式。

三,抑制豪强转嫁,保障贫户权益。

四,灵活调整税率,兼顾民生与国用。

然后在每个大纲下简单介绍下,也不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