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裁撤驿站(第1页)

每次廷议的时候,朱由检都觉得特别煎熬。

一方面是廷议不像朝会,有纠仪官,而是内阁大臣和几个六部主要官员在一起,有时候吵起来会特别厉害。

另一方面是廷议没有预先谈好的议案,自己没法提前预习,基本上是这些人的自由发挥,偶尔还会给自己一个“惊喜”。

二者一结合,朱由检现在对廷议的印象比菜市口大妈吵架也好不到哪里去。

等朱由检在文华殿坐好后,官员们行礼,首辅黄立极宣布廷议开始。

这个黄立极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属于阉党的核心成员,跟朱由检建议换掉他的人多得数不过来。

但朱由检没什么兴趣搞大规模的人事调动,他没有足够放心和认可的人可以放上去,轻易换领导班子万一出事怎么办?

一个系统哪怕再烂,只要能运行就可以了。

现在的内阁里还有很多阉党,也就是魏忠贤的孝子贤孙,那只要魏忠贤听话,他们也不敢不听自己的。

比如黄立极,估计魏忠贤在背后没少教他,不然每次见自己是不至于总是谄媚中带着几分畏惧。

正想着,朱由检扫了一眼面前的官员,不由得纳闷:今天来的人貌似有点多?

“陛下,臣这里有本要奏!”

刘鸿训开口了,孟绍虞和周延儒等人互相看了一眼。

朱由检点了点头,示意他说下去,而王承恩熟练地过去收奏折。

刘鸿训自信满满地说道:“陛下,监察御史毛羽健提议:可以裁撤驿站!”

朱由检皱眉:“裁撤驿站?”

他对驿站还是清楚的,毕竟这个词在他前世也是热门。

他低头一看,奏疏封面上写着《监察御史毛羽健请裁驿疏》。

“臣窃惟:国之命脉在民力,民之膏血输公家。今驿传之设,原为军国机务而通血脉,非为臣僚私途而恣饕餮也!然臣巡按四方,目击时艰,但见驿站之害流毒苍生,其弊有三,敢泣血陈之……”

随着刘鸿训的讲解,朱由检听出了几个要点。

毛羽健的意思,驿站每年消耗大明财政二百万多两,而且吃空饷情况严重,很多驿站连一匹马都没有了,甚至没有可以用的差役,但依然在领着经费维持。

有些驿站为了私利赚钱,居然给当地的官府和富豪跑腿,导致公器私用。

毛羽健提出,可以裁撤三成驿站,起码能为国家节省出八十万两的经费,这笔钱可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