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人龙就这样成了朱由检在西征路上杀的第一号大人物,也是大明在陕西死的第一个总兵,还是死在了自家皇帝手上。
这种事如果写进史书,若是语焉不详,只有简单几笔,肯定会引起后人的猜测,比如说朱由检战前斩将是不知兵,或者说他残暴多疑等等。
哪怕写明了原因,只怕也难免被后世的文人揣测,反正你在战前杀了自家大将,肯定有不对等等。
朱由检却顾不上这些,他现在都不觉得自己这个皇帝需要顾及什么生前身后名。
本来他也不是皇帝,而且当这个皇帝不能像想象中那样躺平摆烂,在后宫每天搂着几十个美女作乐,那这皇帝当了干嘛?
要是这皇帝能辞职,而且辞职后没什么生命安全方面的风险,朱由检会毫不犹豫地走人。
可现在既然不能走人,又无法摆烂,朱由检只有往前走。
名声什么的见鬼去吧,就是官员们把他夸成永不落下的太阳,这乱子也不会停下。
马上就要天黑了,朱由检不想再在临县浪费一个晚上,于是下令部队带上干粮立刻出发。
至于贺人龙带来的这些人,朱由检开始问孙传庭的意见。
孙传庭道:“陛下,臣以为可以给些补给粮食,然后让他们跟着我们一同出发救援米脂。”
这个提议听着不太人道,却是很符合朱由检的心意。
这些兵是从陕西逃回来的,关起来或者遣散都不合适。逻辑很简单:你们当了逃兵就不用拼命了?那其他还要行军的士兵怎么办?
朱由检于是让孙传庭给他们发粮食和衣物,同时叫刚刚那个率先检举贺人龙的何腾蛟过来。
“草民见过陛下!”
何腾蛟在朱由检面前跪下的时候,朱由检才注意到这人看上去不太像个兵,反而有点书卷气。
朱由检于是问道“你读过书?”
何腾蛟道:“草民惭愧,之前中过举人,在山西榆次县当教谕。”
朱由检点点头:“那你是投笔从戎咯?”
说完看了一眼进士出身,现在冲锋陷阵的孙传庭。
孙传庭也用一种看知己的目光看着这个瘦弱的何腾蛟。
中了举人,起码是有些家资的,靠着这层身份,种田也不用纳税纳粮,教谕这个职务类似朱由检前世的县教育局长,不算高也不低了,完全没必要来这里受苦。
但何腾蛟偏偏就在这儿了。
何腾蛟点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