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角度出发,朱由检说刚刚那些话确实不大合适。
封建社会里,当皇帝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德,如果你无德的话,那么没资格坐天下。
朱由检公开说朱家人没有德行,这等于是在砍自己龙椅的腿。
但朱由检没觉得有什么,毕竟他确实不太理解这套玄而又玄的理论体系。
幸运的是,他现在说这些只是不太合适,但并没有什么严重后果。
毕竟他连着在边境打赢两场大战,虽然有少许水分,但好歹是带着明军赢了,所以威望在这儿摆着。加上卢象升等军方将领的忠诚,朱由检的皇位还是相当稳的。
乱世之中,手里有兵比嘴上有德重要得多。
朱由检让所有人起来,说接下来到底该如何,同时表态自己一定会南下去凤阳。
这一点大家都没什么异议。
既然皇帝本人出来了,能去凤阳自然是要去看看的。
不过在薛国观和陈奇瑜等人的想法里,是想朱由检到凤阳哭一哭,或者下个罪己诏什么的,但如今看来有点不太可能。
这位陛下能少说点祖宗坏话他们就阿弥陀佛了。
还是孙传庭把话题带回正轨:“陛下还是先明确赏罚,凤阳失陷,上至巡抚下至总兵守备肯定是要有说法的。”
“凤阳知府颜容暄、巡抚杨一鹏、御史吴振缨、守陵太监杨泽等人已经上了请罪奏疏,还有留守朱国相、指挥使程永宁殉国,陛下先决定好如何处置吧。”
朱由检想了一下,问道:“殉国的自然给追封和抚恤。”
“但颜容暄他们作为凤阳的长官,高迎祥攻占凤阳后肯定不会放过他们吧?为何他们还活着呢?”
孙传庭看了一眼桌上的奏疏,说道:“回陛下,颜容暄说他当时不在城中,而是跟杨泽到南直隶述职了。”
“杨一鹏说他当时人在淮安,救援不及,半路上凤阳就已经失陷了。”
这些话肯定有真有假,无非欺负韩爌和朱由检不在现场不知道详情罢了。
其实是真是假不重要,凤阳失守一事就足够让他们都脑袋搬家了。
但朱由检骨子里的厚道人属性没变,不是查证的事实,他也不想杀太多人。
更何况韩爌自己在奏疏中都说“情况晦暗不明,伏请陛下圣裁”。
韩爌的胆色和品格,朱由检还是知道的,连他都不确定,说明这里面猫腻很多。
“这几个人都先下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