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南阳一战后,之前阴雨天似乎彻底告别了这片土地,而且气温相当宜人,真是天凉好个秋。
八月十五的晚上,朱由检没有庆贺什么佳节,而是在南阳城内搞了一次祭祀典礼。
陈奇瑜这样熟悉礼制规章的文官派上用场,不仅主持了全程,还帮朱由检写了一份隆重的祭文,朱由检手抄后焚烧向天祷告。
朱由检骨子里肯定是不信这一套的,但他觉得现在做这件事相当有必要。
到了十六这一天,就要开始处理麻烦事了。
事情分好坏,令朱由检意外的是好消息还不少。
这一战以少胜多,而且还有朱由检亲自到敌后诱敌的壮举,人们普遍觉得当年汉光武帝在昆阳的一战也不过如此了。
文官们上下如狂,交手称赞,连夜进献贺表,而卢象升等人也都觉得特别振奋,认为这一战传出去,势必震动天下,朱由检本人将成为无可动摇的中兴明君。
许多摇摆不定的中间势力,定会偏向朱由检了。
另外一个大好消息,就是京城方面的确切消息终于传来:魏忠贤没有背叛,周皇后与张皇后两宫,皇子一切平安。
不仅如此,内阁紧急组织了三万勤王军南下,准备到洛阳讨伐福王。
挂帅之人是从辽东抽调的名将祖大寿。
可以想到,福王肯定一时半会儿不敢再到南阳招惹朱由检,做什么擒龙靖难的美梦了。
坏消息也相对有不少。
首先是这一战几乎把从西安带出来的御营人马打光了,保留完整建制的部队十不存一,拢共就剩下了不到一万可战之兵。
本来以为这些兵马可以在江南大显神通,压着那些地主官员掏钱,或者是北上去辽东对付皇太极。
眼下几乎是从零开始了。
其次,开封的周王、山东的鲁王也都宣布造反起事,加入靖难大军。
这其实算半个坏消息。考虑到信息的迟滞性,恐怕这两位王爷起兵时还不知道南阳能守得住,现在恐怕已经尬住了。今后是弃暗投明,还是一条路走到黑,还需要观望。
朱由检听着这些汇报和好坏消息,始终面无表情。
他对这些中兴明君一类的虚名没什么兴趣,作为一个比较朴实的日子人,他比较关心战后抚恤问题。
和卢象升、孙传庭两个内阁成员,还有陈奇瑜等文官商量了大半天后,朱由检发挥了难得的主观能动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