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吃苦(第1页)

孙传庭又说道:“臣等以为……准备路上所用的干粮、马匹、还有整顿队伍的话……也要三日左右。”

朱由检虽然觉得慢了,但行军打仗这事儿他还是愿意交给专业人士去办,所以只能等着了。

只希望卢象升他们能撑得久一点吧。

……

米脂县。

卢象升站在城楼上,任由寒风吹打在身上。

出发时带着一万多明军,如今只能被困在这个小县城中。

这听上去不可思议,因为明朝正规军面农民军基本都是砍瓜切菜的,按理说不该出问题。

但问题出在了两个人身上:陕西布政使胡庭宴,潼关总兵贺人龙。

卢象升他们收复米脂,通知了当时正在延安的二人。

胡庭宴与贺人龙立刻派出三千兵马准备接应。

胡庭宴觉得,大同过来的一万五千人加上自己带着的三千人,肯定能一举收复陕北,于是提议在拿下米脂后,立刻去守住其他州县,截断农民军往榆林的补给线。

这个方案卢象升是不同意的,觉得应该速战速决,在完全入冬以前就把榆林收复,其他州县可以缓一下。

但偏偏圣旨没说几时收复榆林,所以具体的方案其实也是要商量的。

虽然卢象升职级最高,但他对陕西的情况不太熟悉,也不能完全脱离胡庭宴与贺人龙的支持。

而且在听说其它地方有财宝和物资,洪承畴就有些忍不住了,觉得那些东西不能便宜了反贼,还是亲自去拿比较好。

无奈之下,卢象升只能同意把部队分成三路,他和吴三桂带着四千人守着米脂,其余人马则去其他四十二州县进行坚壁清野,保证物资不会落到张献忠的手中。

这些军情本来应该直接报告给大同的朱由检,但问题在于卢象升之前都只是在大名府附近剿匪,到底是缺乏带兵远征的经验,军情报告主要是洪承畴他们写的。

洪承畴对分兵的事情只字不提,只说正在筹集粮饷和攻城物资,用来攻打收复榆林镇。

这样做,直接导致许多真实情况出现了偏差,大同那边还不知道朝廷的万人大军居然分开行动,而且各自为政。

然后就是蒙古人被张献忠放了进来,开始配合农民军烧杀淫掠。

这一举动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等卢象升想要集合兵力突围之时,陕北大地已经到处烽火狼烟,洪承畴与贺人龙他们一路向南,一路向东,踪迹难寻,而通往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