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说道:“朕觉得,既然剿不行,抚不行,那就先不要想太多了。”
“眼下既然榆林丢了,我们就先把榆林给拿回来,如何?”
对朱由检来说,剿的话太过血腥和不治本,抚的话朝廷没那么多钱,陕西条件也不允许。
那就选第三条路:开摆!
朕走一步看一步还不行吗?
眼下榆林镇失陷,那就先把榆林收回来,其他的之后再说!
现场沉默后,孙传庭忽然激动道:“陛下英明!臣明白了!”
众人纷纷看向他,一脸疑惑。
包括朱由检:你明白什么了?
孙传庭说道:“之前确实是臣等心急了,想的也狭隘了些。陕西如此乱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和解决的?”
“单纯一个剿和抚字就解决的话,为何之前的官员做不了?我们其实都是好高骛远,想要通过定下一项政策就一劳永逸,实际上哪里有这么简单的事?”
“陛下的意思,是想脚踏实地,遇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样把一件件眼前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人也能知道陛下和朝廷之决心!”
“做了总比不做要好,去收复榆林,好过在这里空谈!”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这个意思!
“陛下果然英明,是我等狭隘了!”
“陛下一语中的,我等自愧不如!”
“原来是我们一直受困于剿抚两条路,不得其法!幸亏有陛下指点!”
大家这回是真的豁然开朗了。
对啊,为什么总是想要用一刀切呢?
不能一点点地来吗?
反正皇帝在身边,是剿是抚,根据具体情况来落实不就好了?
之所以之前要定是剿为主还是抚为主,那是因为皇帝在紫禁城里,臣子要按照旨意行事不能乱来。
如今朱由检亲自跟着自己过来,就是为了解决陕西问题的,那还怕什么?完全可以一步步来呀!
连黄宗羲在一旁都忍不住点头:“陛下,您还真是我大明的福气啊!”
只有朱由检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发呆。
不是……朕刚刚说了什么吗?他们这是理解成什么了?
……
但不管这些行在大臣是如何理解的,事情是肯定要开始办了。
收复榆林的第一步,肯定是要南下了。
张献忠不是傻子,一定会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