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二十七章 处理情绪之痛3(第1页)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指出,弗雷德在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规律:装着有某种心情,模仿着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心情。

有些人通常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这么做果真是好办法吗?

多年来,心理学家都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当然,情绪、行为的改变也不是说变就变、想变就变的“瞬间”现象,而是有一个心理变化的内在过程。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像自己进入了某种情境,并感受某种情绪时,结果这种情绪十之bā'jiǔ果真会到来。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年龄、xìng别、职业、xìng格等因素的不同,情绪变化的程度和时间也不一样。情绪有了变化之后,伴随每一种情绪的外在表现,生理反应也会出现变化。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孔教授研究后认为: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行为的潜移默化影响,他真的也会愤怒起来,表现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同时,他的心率和体温(心率和体温都是愤怒的生理反应指标)也会上升。为了调控好情绪,不妨偶尔对自己的心情进行一番“乔装打扮”。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医师叫阿维林纳,他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两只小羊同样喂养,其中一只放在离狼笼子不远的地方,由于经常恐惧,这只小羊逐渐消瘦,身体衰弱,不久即死了;而另一只小羊因为放在比较安静的地方,没有狼的恐吓,而健康地生存下来了。

最近,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正在生气的人的血液中所含物质注射到小老鼠身上。并观察其反应。初期,这些小老鼠表现呆滞,整天不思饮食。几天后,它们就默默地死掉了。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为了研究情绪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他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0c的冰水混合物容器里,然后分别注入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气水”,即用人们在悲痛、悔恨、生气时呼出的水汽和他们在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水汽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水汽冷凝成水后,水是澄清透明、无杂质的;悲痛时呼出的水汽冷凝后则有白色沉淀;悔恨时呼出的水汽沉淀物为rǔ白色;而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沉淀物为紫色。他把“生气水”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十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可见。生气对健康的危害非同一般。

有分析表明: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