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六十三章 做禅意父母(第1页)

生活禅,平常禅,与孩子相处中,不妨来点“禅意”,让爱在关系中流动,真实,直面自我,活在当下,你会收获融洽、和谐的家庭关系。

先申明一下,我们所说的禅,可不是让你拿着护照跑到遥远的国度去修行。我们只是想把禅宗中的一些智慧借鉴到亲子关系中。尽管禅和父母,这两个元素几乎是矛盾的,禅学的世界和当今父母的日常生活也差了十万八千里。由于生活就是一场计时赛跑,充满了压力和负罪感,禅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禅有什么力量?这门流传千年的学问说起来挺简单,就是静虑,这需要内心的坚韧和自律。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将体验作为唯一的导师,从执念中抽离出来。“热或者冷,只不过是你的感受罢了!”rì'běn大师deshimaru经常对他的dì'zǐ如是说。结合这个观点,我们总结了如下4个步骤:

1、做真实的父母

“发现自我,就是忘记自我;忘记自我,就是发现本我。”——道元禅师

如果说禅学和心理学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做自己。扮演模范家长,以更美好的形象示人,这些方法都只是暂时的。只有实际行动才能让孩子信服,包括我们的行为、姿态、言语等。禅学不是提倡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认为人的本xìng是完美的。

然而,为人父母的负罪感总是来自不能做得更好。在我们头脑中的某个角落。存在一个完美家长的形象,自己的父母本应该成为的样子。于是,我们往往会寄希望于通过强大的自我来弥补自己的“缺点”。

禅学者认为,家长的这种烦恼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危险,因为孩子之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角色扮演这样的“陷阱”。发掘真实,就是完全接受自己的一切,也就是承认过去——做出的选择、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而不是改写历史。这是对自我和他人的善意,而不是批判;接受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沉陷其中,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孩子的人格。

事实上,没有任何情绪可以被成功地隐瞒。心理咨询师张沛超博士认为,孩子天生对父母的情绪有着直接的接触和吸收。自己的意愿即使不以语言表达,也会在无意识里传递给孩子。如果父母试图掩盖自己的愿望,否认或扭曲自己的情绪,孩子将会接收到矛盾的信息,内心充满困惑和冲突。

情境小模拟

传言公司要裁员,你害怕职位不保,睡不好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