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大致情况之后,矢口先生开了口:‘我理解您的苦衷。对于父母而言,再没有比遇到这种事情更让人揪心的了。‘听他这么一说,荣子的眼泪马上流了出来。
意识到对方在哭,矢口先生沉默着,等她平静下来。然后他说:‘秋山太太,如果您真想解决这件事的话,那么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听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句话,荣子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件事已经让她焦虑了好几年。矢口先生的话是真的。
‘只要能够解决问题,我可以做任何事。该怎么做呢?‘
‘好,让我们来找找方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您一定对身边的某个人有意见。‘
‘唔?为什么这么说?‘
‘可能我的话跳得太远了。本应该好好地给您解释一下这方面的理论依据,但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讲明白,今天时间不多,所以我先说结论,将来我会给您介绍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这个结论就是:您由于心爱的儿子被别人责备而感到烦恼,这是因为您没有感谢某位应该感谢的人,相反却一直在责怪那个人。‘
‘孩子被欺负为什么和我的私事有关系?听起来怎么有点宗教的意思在里面。‘
‘这么想也不是不可以。现在的学校教育仅以实体物质为对象,我们学到的是物质科学。而我所说的属于心理学范畴,这是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的一种法则。自古以来人们会用宗教诠释某种心理学概念,所以我认为您可以先用宗教概念来理解。在此声明,我自己没有加入任何教派。‘
‘可以给我讲讲这个心理学的法则吗?‘
‘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是一种结果。有果必有因。也就是说,您可以把现实人生想象成反映您内心思维的一面镜子。我们照镜子的时候,会注意到:啊!我的发型乱糟糟的!,或者怎么搞的。今天脸色这么差劲。如果没有镜子,人们就不会注意到自己的模样。请您把人生视为镜子,多亏人生这面明镜,我们才能看到某种本质。才能获取改善自身的契机。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我们都要随时随地学习成长。‘
‘您从我的烦恼中看到了什么呢?‘
‘因为您所得到的结果是心爱的儿子被别人责备,我认为您责备了某位理应亲近的人。您是不是反感某位理应感谢的人,或是身边的谁?说到身边最亲近的人,您对您丈夫的态度如何?‘
‘我很感激他。我丈夫是货车司机,他干活挺卖力的,养活我们一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