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灵最近接待了一位来访者曹女士,年龄29岁,老公外遇,自己痛苦不堪。梦灵用生命数字地图展现了她的一生境遇。发现她的第一高峰期是由数字4制约的,缺乏安全感,在此阶段,她没有工作,结婚早,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又遇到自己的妹妹自杀身亡,老公工作好,长相帅,与其单位同事好上了,这是一个转折期事件,进入她生命的第二个高峰期,受数字8主宰,由于相继发生了妹妹自杀和老公外遇事件,她更加缺乏安全感,(8是双倍的4),以致于发展到了跟踪老公,控制家中的一切金钱,只要老公脱离她的视线,她就焦虑不安的程度。
详细询问她对待其老公的方式,发现比对自己的一双儿女还要好,为其洗衣,做饭,连牙膏都要给挤好,无微不至,这哪里是在照顾丈夫,整个就是妈妈对儿子的模式。而其夫,果然从小在家有个照顾他好到极点的妈妈,自己娶的老婆,完全沿袭了其母亲对待他的方式。他娶的不是老婆,娶了一个样貌不一样的老妈。
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是在找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
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为什么中国人会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声称最重视孩子的中国父母,实际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中国父母有一个十分陈旧的观念,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对待他都没有所谓,越大就越应该重视、尊重他。婴幼儿时期不亲密,长大后又瞎亲密,处理不好爱与自由的关系。
孩子在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后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来自这个阶段。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人格障碍则源于六个月之前的严重心理创伤。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的关注和爱。在婴儿一岁之前,怎么爱他都不过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亲对于孩子未来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决定作用的。三岁之前,父爱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妈妈,给妈妈安全感,而不是爸爸直接发挥作用。但是,中国人的产假只是给妈妈一个身体恢复的时间,中国家庭中的老人又习惯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抢走”,社会与家庭一起制造了母亲与孩子分离。
在一个有男权倾向的社会,妈妈作为外来者进入一个家庭是孤立无援的,爸爸把自己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