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净法师灵示:每一种幸福的获得,都与心灵净化或说心灵环保有关。
我们更需要心灵环保。
环保可以分外环保和内环保两种,外环保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而内环保,则是对心灵环境的保护。
和之前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人们有了更多的环保意识,城市绿化也有了相当改善,不论在人们的生活区也好,在校园内外也好,都会有一种舒心悦意的感觉。由此人们开始了解,人居住在自然界中,就应该重视环保和绿化;而我们把绿化做好了,想破坏环境的人也会有所顾忌。
《阿凡达》是卡梅隆最成功的两部电影之一。这部片子好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也倡导环保理念,认为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它甚至警告我们,如果再为某种利益肆无忌惮破坏自然,人类也终将进入一种悲惨的境地。
我不知道人类何时会面临这种外界的困境,但是我注意到,在心灵方面,我们已经陷入了更为艰难的处境。所以我认为:和外环保相比,我们更需要心灵环保。
现在许多年轻人毕业后,不论本科生、研究生或是博士生,当他们穿过优雅的环境,步入整洁气派的办公单位时,却发现自己和这里格格不入。什么原因呢?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怎样学知识、怎样掌握科技,这些哪里都不缺,但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做个品性善良的人,却是缺失的。
了解到这些以后,不论我走进哪所学校、走进什么样的知识分子群体中,都会介绍佛教里的慈悲与智慧,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感恩与仁爱。我认为这些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对今天的学生来讲,比什么知识都重要。
*惯性让我们的心永不满足
贪、嗔、痴、慢、嫉是五毒,是心灵垃圾。清除了这些,再植入善心和美德,或许就是“心灵绿化”的意义了。
五毒的核心是贪欲,也就是*。一个有着太多*的人,是很难过得开心的。
当*在心里涌动时,我们会觉得必须要些什么。“我必须要买个手机”、“我必须要买部车”、“我必须要买栋房子”、“我必须要找个对象”、“我必须要有个美好家庭”、“我必须要什么什么”……有了一样还要一样,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就这样,*惯性让我们的心永不满足。
仔细想想,我们真的需要这些吗?不一定。即使所有人都沿着这条*之路匆忙走着,有智慧的人也应观察一下心态,问问自己:我一定要这么走吗?这个方向对吗?
一个人生存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