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自古被称为六经之祖。其余为《诗》、《书》、《礼》、《乐》、《春秋》,都是有文字的记录。唯独《易经》产生于人类创造文字之前,用画来表达意思。最初只有-(阳)及--(阴)两画。按照数学排列组合的规律,这两种基本符号三组组合,只能有八种可能,是为八卦的开始。这八种再组合一下就变成六十四种排列方式。阴阳代表“正面”、“反面”或者“有”、“没有”两类相反的意思。
历代记载伏羲作八卦,文王演绎为六十四卦,古代一直是这么相传,司马迁《史记》也有记载,今天看来这个记载符合实际情况。伏羲时代是群婚制,没有固定的家庭,靠打猎为生。狩猎有时有收获,有时无收获,生活资料来源不固定。所以人们就想预先测算今天的收获。测算、预测是人类的进步,只有人类有这个智慧。
伏羲是驯服兽类的一个代表人物,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点,古代人没有名姓,就以神话人物对人类的贡献作为其名字。种植物的神农氏,发明用火的燧人氏,发明造屋的有巢氏,这些“氏”不是他们的名姓,人们纪念他们,就以他们对群体的贡献为名。
这一点中华民族与西方神话有些不同。比如西方认为普罗米修斯偷了天火传到人间,天帝发怒,给他以惩罚;中国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发明用火。在中华民族最早的传说中,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人们的实践起了主要作用,而不是神的恩赐。
中华民族是注重实践、务实的民族,而且处于北半球寒温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这一带植物有生长季节,有生长期、成熟期。人们只有努力才能维持生活,而赤道附近地区如印度、印尼,一年气候相差不大,且植物四季常绿。可以维持生活,不用担心食物问题,比较容易取得食物,天气不冷,不存在穿衣服御寒的问题。因此,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原始社会开始在长期磨炼中养成的。
因此,我们对祖先氏族领袖崇拜,是因为他们留下了永远的丰功伟绩,像大禹治水、燧人氏发明火、有巢氏发明房屋等等。所以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习惯,祖先常常留在人们的记忆、传说中,所以“敬天法祖”,敬天神是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基本信仰。
阴阳是根据世界现象归纳的概念,“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自始至终是对立的统一,有不一样,可又互相需要、互相离不开。这个观念很原始、很朴素,可也很根本。八卦把乾作为阳性、男性的代表,代表进取、刚强、主动;坤代表阴性,代表万物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