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十七章轮回1
梦灵的第二世是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传教士,他来到中国南方的福建省和广东省传教。有一天,这位传教士由于中风,在布道时倒了下来,左边脑袋猛然撞向石阶,严重受创。
淳朴、善良的中国民妇的细心护理也无法挽救他的生命,没多久,他就在中国的大地长眠。三世的她,则是美国的一位精神科医师。由于第二世是左脑严重受伤而致死,二世的潜意识影响到三世的他,因而,三世的他有著非常严重的后遗症,左脑功能部分受损,右侧身体包括右手右脚都不灵活,没有力气,比左手左脚差很多。但他的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高超的精神分析技术却为他在美国心理学界和精神治疗领域奠定了泰斗地位并赢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
除了教学、咨询、写作以外,梦灵还从事一些灵修书籍,电影的翻译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灵修,做到工作即修行,生活即修行。这样生活的她,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圈子,她丝毫不觉得辛苦,反倒非常充实。
梦灵的语言天赋特别突出,英语单词只需读一遍看一遍就能记住,短语,句子语法也是一遍而过,高三时的英语水平比教她的英语老师水平还要高,原因就在于她曾二世为西方人,大学时读的是英语系,主修英国文学。又选修了法语,德语,学起来也是豪不费力。大学毕业以后,又自学日语、韩语。在语言天份上,可以说是无与伦比。这倒是正好符合了柏拉图的观点。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认为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苏氏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