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力灵示:对于孩子的成长,现在大家提倡从胎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都不能缺少,尤其是家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但北大、北师大的专家们认为,自从古文化传统失坏以后,现在的课本中就缺了这些内容,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做人,没人教、也没人重视了。所以我建议,家人可以安排孩子们学一学《弟子规》、《三字经》,甚至是佛教的《业报差别经》,从小为他们植入一种道德理念和因果观念。
学校里也有这些就好了。有这种意识的老师,你们可以讲讲故事,孝顺父母的故事、关爱他人的故事,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这对孩子的幼小心灵会有很大启迪。光是靠abc或考试分数来评判他,可能日后也很难有一些大的出息。
现在的人才,人很多、才很少。招的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学历不错,但一做起事来,与人相处的能力都没有,这不是个小问题。他们自己也苦恼:读书这么多年,知识学了不少,但有些东西一点没学到,都二十几岁了,为什么一面对社会就这么可怜?
所以,要教些什么,还是要考虑的。
如果在家里、学校里都能推广儒教和佛教思想,让孩子们从小有个善良人品,其他的就不用操心了。
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的出版,可喜可贺。从书中所叙,让我对一位父亲那么细心察觉与享受着孩子诞生后的一切快乐、思考,感到欣慰,因为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我一直希望中国的父亲们应该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中国的孩子太缺乏阳刚之气,从保印为其女所取之名“天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父亲为爱人和孩子所做的资料搜查与各种育儿“演习”。我建议天下父亲应该效仿之。
孩子的诞生,从中看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角色变换、父母所寄予孩子的未来目标等。保印是一个生活的观察者,更是孩子未来的规划者。孩子的天性注定了以后成才的个性,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担当着第一个教育引导者,理性与思维将成为铺垫孩子一生的基石。但在现代教育当中,作为父亲,又将如何保持孩子的天性,挖掘出孩子的个性呢?这将是保印初为人父后,会再去思考的问题。
阅读此书,尽管可以感受到其中充满的生活情趣,充满着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家庭快乐的气氛,以及和朋友们的分享成了最直接的幸福指数,但是。从保印眼中对护工、对周遭人的感触,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当今中国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