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灵最近接待了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小学教师陈某,跟她几次的交流之后,她知道了这位小学教师的发病的原由:原来,陈某实在看不惯自己所在学校对小学生的摧残,但又无能为力,她自己的孩子也在她所在的那所小学上学,她觉得自己很无能,明知道学校的做法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受损严重,却没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受伤害,这种无能和无力感最终引发了抑郁症。
教育不是多多益善的,过度的教育往往是对孩子身心的一场掠夺。
陈耳的孩子小学一年级考了94分,小学阶段没有公开排名,家长一开始还挺开心的,不料老师却说:“你的孩子要加加油哦,班级倒数第四!”家长高呼:“94分还是倒数,难道现在的孩子都是天才吗?”
“90分,该不该打”——无独有偶,另一位家长网上发帖说,自己上小学的孩子考了一个90分,位列班上倒数第五,他询问大家该不该打孩子一顿。
一位孙姓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考试一般都在96-97分,只是班上的中等。
“后知后觉”的家长陈耳显然还不了解当今小学教育的形势:一年级,班上三分之一至半数的孩子都能考出100分,不是因为今天的孩子都是天才,而是因为很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班起就在外面上各种辅导班了。
今天的家长普遍存在着排名焦虑,当听到自己孩子是班上的倒数时。他本能地会联想到;这样下去,自己的孩子只能上不好的中学,然后考不上大学,再后成为“衣食无着”的人。而教师和校长也有同样的压力,班级和学校的“排名”是他们工作业绩的直接体现,“排名”落后就是不称职。“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则可以进入名利双收的良xìng循环通道:生源好,名声大,财力壮。教师福利好,而这些条件又会让下一届的生源、师资更好……如此下去,赢家全赢而输家全输。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优质资源相对匮乏、同质化竞争激烈且飞速变化着的社会中,人们在改善自己的同时,眼睛也不得不盯着别人看,生怕被别人比下去,生怕被大众抛下,成为那个被甩下的末游,最终连生活都成问题。这便是社会的焦虑。今天,家长和教师的焦虑是整个社会焦虑的部分,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和教师不愿分析客观事实。把自己的焦虑简单地转化成对孩子的压力,盲目跟风,造就了一种小学阶段就存在的极端功利的教育现象:为了一两分的学习成绩,不惜工本,占用孩子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形成了一股不断给小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