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老汉一竿子支到三十年前去了,看样子果然要有长期战斗的心理准备。
说起这三十年前的动乱,我倒是听过一些,据说当时乱得很哪。不过我不知道葛老汉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也只是支支吾吾的捡我知道回答了几句。
葛老汉于是乎就从四九年解放开始,貌似那时他也刚出生吧?讲得跟真事儿似的,从建国讲到抗美援朝,接下来讲到大跃进三反五反,三年自然灾害。接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并不怎么轰轰烈烈的在这个山沟中爆发了。
这堂历史课,葛老汉足足给我上了一个来小时,此时小小的炕桌上此时已经摆上了酒菜。
葛老汉给我斟了一盅,自己也倒了一盅,一仰脖,烈酒下肚,眼中有些迷离起来,长长叹息了一声:“哎……二愣子他爷爷,和我也算是发小,当时上面一号召,他就参加了红卫兵。”
其实就算不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也能够猜到,当一群懵懂无知的热血青年没有了法律的约束,手中拿起了武器,会干出一些什么样的荒唐事儿。
算了咱谁也别说谁,就现在这社会,也强不到哪去,与六七十年代比,无非就是一个明着来一个暗着来。男盗女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信仰权利金钱,只求自己舒心不管他人死活。最少,在那个年代,青年人是有梦想的,有信仰的,即便做错了很多事吧……
奋进乡以前叫葛家屯,之所以改成奋进乡,是因为在那个动乱年代中,它的另一个称呼是——葛家屯奋进公社。这也算是山里人口比较集中一处聚居地。
然而,葛家屯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贫穷。与新山乡不同的是,这里进山的路径只有一条,出了屯子向西。
东面基本山可以说什么都没有,翻过一道山岭,除了悬崖就是巨石,邈邈不见生机。
上百户猎人走一条路,那后果可想而知,能打的都基本快打光了,在旱灾饥荒年月,就连不该打的基本上也都快打光了。百十来户守着几道山岭,砍树开田地,生活异常艰难。
因此说这个时候屯子里要是有外来户,就分外的不受乡亲们待见。
葛家屯自然不全都姓葛,也有外来户。大概是在五五、五六年左右,就曾经搬来一户姓曲的。据传言这户人家曾经是山外的大地主,老一辈还在伪满洲国当过官,进山来就是为了躲避红色政权清算总账的。
但这毕竟是传言,山里人大多个性淳朴,没凭没据的也不好说啥。好在那会山里的资源还算富裕,并不在乎多一户两户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