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被分派负责当夜的巡逻执勤工作,有他做引荐小队长痛快地对李湛放行,率领六名手下往别处去了。
李湛从风行口中了解了一些近几天的战况,末了,风行告诉李湛,不仅兄弟们都在等他,秣陵太守程原也交待过,要李县尉回到大营后立即去见他。
李湛与风行暂别,率领二百七十人的队伍并粮草,进入大营,在营内巡逻兵士的指引下,径直来到大营西侧的扬州军驻扎区。
在驻扎区内留有一大片空地,是太守程原事前特意留给李湛这一队兵士驻营用的。李湛吩咐兵士们把营帐搬运下来,就地安营扎寨,马车统一停放到粮草区。
丹阳县内的各个村镇和部落领主们得到消息,纷纷钻出各自休息的营帐,来和李湛打招呼,询问这一路的经历。李湛在黄河上破原木阵,以及解救官渡之围的消息早已经传入众人的耳朵,大家都对李湛的出色表现赞不绝口,李湛此时身为丹阳县代县尉,他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丹阳县的外在形象。这些镇长、族长们都为自己是丹阳县的一员而沾沾自喜。
兵士们将营帐陆续竖立起来了,李湛让大家早点休息,和围在身边的镇长、族长们暂别,来到扬州军的中军大帐。
中军帐内,程原和另二位太守正在商议军情,在他们身后,程铃和魏安分别侍立。这个时候,守在帐外的军卒进来禀报,丹阳县代县尉李湛率军归营,现在正在帐外求见。
程原一听,呵呵一笑。点点头让李湛快进来。李湛率领江南水军初到中原,即破原木阵,解官渡港之围,在中原一地掀起不小声势,整个联盟军内,一提李湛,都知道是秣陵城下丹阳县的一名代县尉。这让程原很是高兴,自从这个消息在联盟军内散开之后,程原觉得自己走到哪都倍有面子,脸上有光。
和程原的荣光满面不同。虽然同为扬州太守之一,会稽和吴城太守就没那么荣耀了。会稽太守还好说,本身是个比较重视民生经济的主儿,对军事和影响力不太关注,因此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惊讶半晌之后无所谓地摇摇头,没觉什么。
关键是吴城太守魏明。这老小子倚仗着临海(东海),靠盐业发家,在扬州三座主城中最为富庶,却因为城下辖县仅有一个(边吴),地域狭小兵源匮乏,而无缘强大。因此,他一直对同在扬州治下却地域最广地秣陵垂涎不止,对自己儿子魏安与程原女儿程铃的事情最为积极,费尽苦心。积极撮合。无奈自己儿子不争气,与程铃之间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这让魏明大感恼火,却又有劲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