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yydai同人之中美商约(第1页)

原标题:

铁血帝国篇外:铁血帝国甲午战争期间悄然推动的改革

正文:

(美国《经济》周刊评论)

中国甲午年的7月16日,英国和日本间拖延了五年之久的《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在伦敦正式签订。这个条约废除了英国以往在日本的特权,承认日本的平等地位。这使日本摆脱了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这件事明确地表明了英国对日本的支持。英国外相在签字仪式上说:“这个条约对日本来说,比打败了清国大军还更为有利。”

帝国的次谋部不仅仅是震怒,他们决定给英国人一个教训,让他们明白芝麻和西瓜之间体积的差别(这句话来自中国一句谚语)。因此,他们制订了《麻醉品管制法》,在20日由皇帝签署生效。

《麻醉品管制法》说的是“一切影响精神的药物”,主要针对的是鸦片。其内容是药物使用必须有卫生总署的批文,限量使用,违反者一律没收,另外规定凡有违反该法的租界地,帝国臣民一律不得进入。凡擅自进入者,出租界后按“偷渡”罪名论处——典型的中国幽默。

这个法案表面上不比帝国以前的禁烟令更有威力,其力量在于执行的彻底。帝国公武派“三三”法案以后各地设立的农会,有效地阻止了农村鸦片的消费,城市在公武派(值得政策推行者庆幸的是,公武派官员极少有人吸食鸦片)统治下,虽然不能完全彻底消灭烟馆,但是中国鸦片进口量从每年约1500万美元,到1895年锐减为58万美元。

如果说这个打击不过是对于中英贸易中毒品贸易一项的小小狙击,那么《中美友好通商条约》则是对英国在华利益的致命一击。

在帝国的公武派痛恨英国对日本的支持的气氛下,外务部“开放换平等”的方案终于策略性地得到通过。《中美友好通商条约》在北京草签后,在我们各地的领事眉飞色舞地将租界交还中国官员的同时,飘扬着星条旗的船只,上面装载着加州的黄金,在轻松通过设在河流入海口城市的中国海关后(当然,人和黄金是免税的)便开进了连米字旗也不允许出现的内河城市中。在答应遵守中国法律的条件下,我国国民被允许在中国境内做中国人可以做的任何事情。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最大的同文馆中,英国口音被优美的美国口音取代了。与此同时,中国劳工在各地领事馆外排起了长龙,这一次他们不是要被关在“猪仔船”里卖来新大陆了,他们是作为合法的移民迁往这片美丽的土地,并将受到当地中国领事的保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