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8月10日,夜,大清帝国京师。
帝国的实际掌权集团——“次谋部”正在总参谋长刘云的府邸内召开常务会议,这样的会议,平时每周召开两到三此,而在战争期间几乎每天都开,从这里产生的决策影响着整个帝国的战略和运转。
次谋部会议上很少有废话,一切围绕效率进行,会议室简单的布置倒也与此相配。
府邸内廷一间普通的厢房内,安置了几盏简陋的电灯,正中摆一张长长的橡木餐桌,四边十几张有靠背的樟木椅,墙壁上有挂地图用的钩子和横条。一面墙边靠着几个黑板架,黑板架下面的一张几案上摆着绘图笔、粉笔、小木棒、粉擦等简单的文具。另一面墙边置了四个玻璃大立柜,装满文件和书籍,其中一个立柜上摆着的一座黄金自鸣钟是这屋里惟一的装饰品,这钟原本为英国公使祝贺光绪亲政时所呈献,光绪在京师政变后作为奖赏之一把它赐给刘云,刘云把它摆进次谋部会议室,使它有机会成为帝国无数秘密的见证者。
这天,那浮刻着马车和中世纪小市民形象的自鸣钟又在默默聆听橡木桌边传来的说话声。
27岁的外交大臣次官张志高正在报告外交部方面的情况:“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今晨委托英国公使传信,要求与我国谈判,另,俄、美、法公使今日均发出照会,提出愿意调停中日争端,结束朝鲜战争——”
“外交大臣曾纪泽向翁总理请示,翁总理命我与总参联络商议后给他一个对策报告,明天内阁会议时呈上,所以今天我们就要作出决定。”总理大臣次官文易接道。
刘云双手相握在桌子上,环顾众人道:“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
“现在不可能谈判!”陆军大臣次官何新上校叫道,“大东沟一战我们虽然大败日本海军,但是如果不在陆上给予他们无法承受的重创,他们决不会按我们的要求签定条约。”
“而且在平壤一线,日军占据有兵力上的优势——”总参情报处处长朱涛少将接着说,“据今日北方军团钟司令官的电报,日军连日来不断进行侦察性攻击,就在昨日还以骑兵一个联队向平壤东北的新成川我军阵地袭扰,有切断我军补给线的企图。另外,除8月3日登陆的第七师团分散在釜山到汉城间的要地防卫补给线外,其他四个师团及禁卫第一旅团均集结在平壤周围。综合其他情报分析,日军是在准备一次大规模进攻,目标可能是一举攻占平壤,改变陆上战场态势,以便为谈判增添筹码。”
“这样正好。”说话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