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过江!过江!过江!(第1页)

1903年的中华帝国禁卫军部队,堪称全世界最精锐的武装力量,这并非后世的史学家吹牛乱盖的,仅从其编制中的武器装备来看,就足以令它的所有潜在对手胆寒不已。

我们先从一个士兵说起。

1903年9月9日凌晨,禁卫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第二营第七连第三排第一班的一等兵吴俊,正与战友们猫在瑷珲附近的树林里,等待上头的命令。

吴俊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步枪手,此时他身上的全部装备为:一枝7点92毫米口径的一八九七年式弹仓步枪(德国毛瑟88步枪的改进型),刺刀,2个各装50发子弹的子弹袋,一个装有一件多用途防水军大衣(可用作雨衣、野战被褥和裹尸用的容具)和一双备用靴子的背包,军用水壶,军用饭盒,以及可食用2天的大米——必要时装入军用饭盒内煮熟食用。

他的班共有12人,分成三个步枪组,每组4人,同样扛着毛瑟步枪的班长总是呆在其中一个组里,每个组携带一具折叠工兵铲用于修筑工事。按照1898年颁布的步兵战术条令,在需要进行小规模防御时,每3到4名步兵共同修筑并使用一个散兵坑,运用到实际中,就是每个步枪组的4名士兵轮流用那具折叠工兵铲来挖坑,然后4个人一起挤进去,这4个人同呼吸共命运——如果坑里掉下一个炮弹四个人准会全体死翘翘——往往会成为生死相交的兄弟。

吴俊今年二十岁,初中毕业时十八岁,因为没钱继读书,于是参了军,被挑选进禁卫军,拿着每月五元的高额津贴,进行着最艰苦最复杂的训练,两年下来,他肌肉发达,头脑不简单,射击技术达到普通步兵部队特等射手的水平,八百米外对固定靶百发百中,四百米外对中速移动靶十发九中,具有普通步兵部队教官级的单兵战术素养,并且还有领导整个班组甚至一个排的能力。

吴俊的班长姓牛,军衔是中士,二十四五岁,当过四年兵,按照禁卫军服役条例,他还将继续服役8年,他的力气很大,刺刀技术过硬,训练时能够一个人对半个班而立于不败之地。

3个这样的班加上一个机枪组、指挥组就构成了一个禁卫步兵排,共40人。机枪组配备1挺一八九九式7点92毫米轻型机枪,使用50发装的金属弹鼓,正机枪手携带机枪和一个实弹鼓,副机枪手则携带两个实弹鼓和两个各装100发子弹的子弹袋,共备弹350发。指挥组包括排长和通讯员,他们都扛着7点92毫米步枪,但排长又多了一把一九零一式9毫米左轮手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