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论佛道王军为人师、登碧云三人入玉屋(第1页)

与道,虽然不同,但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便天,达成真我而已,若要历劫不坏,只此一途。

自老子骑青牛西出涵谷关后,化胡为佛,自此,才有了佛门一脉,因为当时的中华与印度文化差异太大,所以才从道变成了佛,名词虽然变了,但其理即一致,六祖慧能留下《坛经》一部,最能说明问题。

“淫性即是佛性”,只此一语,道出了佛门天机,众所周知,人身中之元精,乃是先天之命,若要长生,非修此元精不可,此句中言淫性,便是元精,佛性,便是长生之道,如此简单的一句,包含了佛门千古之迷,道出了佛与道之间的联系。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坛经之中数语,泄尽天机矣!所谓的灵山,便是道家所说之灵关也,也即意守丹田之意,若能时时守中丹田,又非死守者,根性深者可直入灵山,根性浅者也可益寿延年,这是道家之常识,坛经有此语,足见佛道本是一家。

故此,修佛之人,也炼性命,性命归一,结成金丹,飞入上丹田后温养,此时金丹光芒万丈,照耀出来,形成了佛陀脑后的光圈,若不修丹,哪有此异象。

不过,得此金丹,不过小乘之果,离大道还差得很远,金丹成熟之后,需要大静一场,炼婴儿成形。所以一般民众,只见过炼气化神期的和尚。惊为天人,才使得如今地佛像,脑上均带有光圈。

然而,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与中土的道教发生冲突,两边都说自己是正统。争斗了数千年后,道门渐渐衰弱下来,而佛门更是连性命双修地法门都丢了,如今只知一切唯识,这就好比看见远处岸上的花草,虽然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却不知如何渡过去摘取。

佛道本是一家,奈何谁都不服谁,争斗后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过佛教修行之法门虽然丢失,但这种虚无飘渺的学说。却受到普通凡人的接受,因为,他们能够接受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地力量,却无法静下心真修实证。

可唉啊!凡人不悟真知,只知清静无为的好处,却不知道路如何。如此何异水中捞月,镜里攀花,故此,南宗鼻祖紫阳真人在其著作《悟真篇》中写道:“始则有作人争觉,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道妙,不知有作是根基”。

此一句,将那死守顽空之害,尽数道出,所以,唯有金丹之法。才是了道成真的路径,王军将大道理说了一大把。听得韩娇与张嫣儿一楞一楞的。

“师父,那就是说,和尚也是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