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物伤其类(第1页)

一路行来,进进出出,不漏过一家店铺。()

再好的东西看多也就麻木了,杨易不再对那五花八门的圣人讲道听课证感到无比的渴望,他知道,只要有元力,任何时候都能在这明轩大陆买得到这种东西。反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看到不同的卖身契约,让他也一次次的内心受到触动,油然而生一种物伤其类的淡淡感伤。

说起这种感伤的源头,还是出自杨易那自凡人之时就固有的怪癖。想当年杨易还在人间读书的时候,他最怕见到的人是谁?不是其他,却只是马路边上的擦鞋工。

这种恐惧来源的毫无道理,但又是那么得实实在在。擦个鞋不过一元人民币,这个钱杨易虽然是个学生,但是也付得出来,而且也是无所谓的付出来。

问题是杨易对于自己坐在高高的凳子上,面前矮凳上是低首给自己擦着皮鞋的老太太或是中年妇女甚至是中年男人,感觉到特别不适应,心里非常不舒服。但是自已的理智告诉自己,这些擦鞋工也要靠辛勤工作来养家糊口,靠劳动吃饭,没什么好在意的。但是道理上是自己说服了自己,但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杨易宁可付出一元人民币而不需要擦鞋,但这是不可能的,人人都有自尊心,当工钱变为了施舍,或许就是变相的侮辱。

所以杨易那时候很痛苦,因为只要出了校门就是好几个招揽生意的擦鞋工,客气的召唤他擦鞋。杨易理智上知道应该力所能及的照顾一下这些人的生意,但是勉强不了自己,只能支吾着快速逃离这个地方。或许这也是物伤其类吧,至少杨易对宾馆里的擦鞋服务并不排斥,原因就是擦鞋的时候鞋子的主人没有高高在上,甚至不在擦鞋工的身边。这样就与到洗衣店洗衣服一样,可以接受。杨易后来为了自己好过一点,每日穿拖鞋进出校门,到了冬天,就换布鞋,一切行为的根本目的,却只是为了让擦鞋工看到他穿的鞋之后不会主动来招呼他。

道理差不多,杨易看到那些卖身为仆的仙人,心里同样难过。按理人家逃过通缉躲进三十三天是好事,就如杨易的道行启蒙老师张裴渴望进入三十三天一般。但是杨易潜意识里竟然还是希望张裴继续在仙界外围流浪过反围剿的生活,也不要进入这三十三里天来当奴仆,对于一个曾经相识的人来说,杨易认为这也是一种祝愿,虽然这祝愿未必能得到人家的认同。杨易算是个理智的人,但是知易行难,有的时候终究不能做到完全以得失来指导思想和行为。这就是生命的特色吧,无法做到机器人般的完全以利益来行事,屈从本心也终究有限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