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杨易要被太清圣人收为记名弟子的消息在整个礼部蔓延开来之后,三十三天老聃那里也准备好了拜师礼节的筹备工作。()
杨易这些天来着实享受了一把名人瘾,所有认识或是不认识的仙官都借机来攀交情。作为凡人的时候杨易就没成为过焦点人物,后来修行有成之后,虽然到谈家作了供奉,但境界的差别使杨易只感觉得到敬畏和顺从,而没有尝受过类似现在这样的拉拢。
名人不好做,这在以前杨易就知道。凡间的高官或是名流,随时有暴露在聚光灯下可能,时时刻刻被心怀各种动机的人想办法接近。而如今,杨易也感受到了这种痛苦。所有前来恭贺的仙官里头,他也只认为风云子是真心为他高兴。当然,这主要是两人的关系本就亲近,杨易的处境越好,风云子得到的人脉支持就越大。
喧闹了几天,总算是惊诧或是新鲜过去,杨易身边的苍蝇逐渐减少,自由的感觉又开始回到身边。审美都有疲劳,何况是讲奉承话,同僚们一开始懈怠,杨易也就获得了解脱。而就在这时候,太清清微观里派来了信使,一切安排就绪,观礼的宾客也都邀请完毕,是时候动身前去行拜师礼了。
比较巧合和有意思的是前来传话的仙人还是老相识——文妙真人。
文妙真人似乎完全遗忘了不久前对杨易的不屑,不带一丝别扭的恭维着杨易,“终南道兄真是奇才,难怪可以得到掌教老师的看重。相对于掌教老师的慧眼,我可是相差甚远了!”这话有点不通啊,似乎被圣人看中就是奇才,而不是本身的缘故,这是什么歪理!
不过仅就是最后那句‘我可是相差甚远了’,显示这文妙真人并未忘却他对杨易的藐视。杨易对此人始终心怀戒备,清微宫前这文妙真人的低三下四,反而让杨易感慨于此人的执着。但并不是执着就是好事,过于执着之后如若还是未能达到目标,那往往接踵而来的就是疯狂,无理智的疯狂举动。也许就是当时这文妙真人不加掩饰的那一丝阴狠表情,让杨易始终不愿轻易交恶此人。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虽然这文妙真人不能算是贼,但给杨易的感觉却是比贼要可怕得多。他文质彬彬的外表下却更像是一条不断隐忍窥视的毒蛇,让人不寒而栗。
总算这人此时尚有理智。就算是嫉妒杨易也好,还是羡慕杨易也好,只要他还对被列入圣人门墙抱有希望,又只要杨易对他的态度还过得去,那估计此时还不至于引起这位执着的大罗金仙发飙。只看他愿意无偿为清微观跑腿传讯,而且上次对那唤作蹈厉的道童又是如此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