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但已是隆冬季节,天气有些冷冽,通江这个小县城如今一大半的青年男女都在沿海或各大城市里打工,再加上今天并不是周末。因此即便是最繁华的步行街,也并不热闹。
已经是十点多钟,但从街面上看去,似乎穿梭的行人数量还比不上站在街道两旁吆喝、揽客的店员们的数量。
前几年白小天回通江之后也不时看到这种情况,不过却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今天也许是人的位置不同了,心态也生了变化。尽管他这个政法委副书记是打算凑数的,但看到商业萧条的情景还是有些触动。
通江这几年来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垮了,县里既没有什么特别的矿产资源,又不处于交通枢纽,因此尽管每年招商引资都是县委县政府的头号工作重点,但却效果平平。除了人力资源低廉外,通江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问题是人力资源低廉几乎是内陆城市所具有的共同点,因此也不能完全说县委县。本来底子就弱,随着一个有一个企业的倒闭,县里也算是伤透了脑筋。
县里针对下岗工人的就业也不是没有想办法,主要就是大力提倡自谋出路。具体来说建起了许多商铺,然后在税收上对于下岗工人大开绿灯。此外兴建了还不少早餐点、报亭,来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但问题是没有工业作支撑,通江又没有多少流动人口,大家都来经商,那到底谁来买单呢?
县里的大力鼓励商业的做法,使得通江个体营业猛增,可惜商业税收却没有增加多少。商家数目的增加,只能使得利润被大家摊薄,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也有好处,那就是因为总体来说供大于求,所以老百姓买东西比以前方便多了。被宰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只是因为竞争激烈,通江的整体消费水平也被引导的逐渐向越来越低的水平展,中低档的商品甚至很多三无商品在通江大行其道。
老实说要不是这几年国家的社保越来越完善,大批地退休职工生活得到了保障,通江的经济形式和社会形式会更堪忧。
站在白小天一边的王天元倒是没有什么感概,反而是紧张的不行。因为他的手机上如今已经有十六、七个未接电话。他一直把手机调在振动状态。刚刚下车的时候瞄了一眼。真是热闹啊。有公安局长胡献云办公室地、有城管委主任张有信的手机,有检查长蓝童办公室的电话,有环卫局韩大鹏的手机,还有些他不知道的陌生电话、手机,一不留神他竟然成红人了。
王天元也不笨,自然知道这么多人找他的原因,无非就是想通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