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卷之三雄23(第1页)

外卷之三雄23

第三十七章方略

当然了如果官员一个幕僚不雇用倒也是勉强可以,但如何是那样的话,如果是京官还可,但这样的地方官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把手中的职责担当起来,这样的官不过是尸餐素位hún日子罢了,再清廉他又有何用?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康熙也早就悄悄地打开了一扇大mén。他默许了官员们向朝廷进行借贷。可是这其中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既然是借贷就意味着要还的。康熙虽然最初是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但也正是因为他的态度,才使得官员们向朝廷借贷越演越烈,既然朝廷从来不追讨,那官员们也自然只当这债务不存在,只当这是康熙给官员们变相的福利了。而历史上也正因为如此才引来了康熙末期规模浩大的户部清理亏空案。当然也正因为在清理户部亏空中,所有的阿哥都选择了退缩,唯有老四胤禛迎难而上。因此尽管他恶评如cháo,但却维护了朝廷的利益。老四胤禛最后能在康熙晚年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户部清理亏空是他最大的机遇。

作为一个有为的君主,康熙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提高官员的俸禄,可是接连的战事,使得国库空虚,涨俸禄难啊。到了康熙末年,出于种种考虑,他还是决定把这个笼络人心的事情留给了他的继任者。雍正上位可谓是骂名如cháo,但是他也做了一件让官员们叫好的事。那就是在火耗归公之后,推出了“养廉银”制度。当然了,这“养廉银”制度愿望是好的,可是效果却极差。这也就不多说了。

总之,康熙心里也想着要涨官员俸禄。清朝最初的许多制度都是从明例。因此这官员的俸禄同样是依明例。到了康熙亲征又因为一直内外战事连连,国库不丰,所以此刻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此时,从胤禟的嘴里说了出来,他虽然认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但是还是有些欣慰。停火耗,涨俸禄,看来胤禟的确作过一番深思熟虑的。于是他忍不住笑着问道:“这涨俸禄可是件让大家都高兴的事啊。”

这话一说,在场的大臣们都笑了。尽管不少人根本就不指望俸禄过日子,但名正言顺的能够多拿一些钱,没有谁会不愿意不是?

“可问题是现在国库不丰。涨的太少了,又无济于事啊。” 康熙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很有些沉重。民间就有句话,拿多少钱就干多少事。官员们拿着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俸禄你指望他不贪,那只能是笑话。人毕竟不能总是望梅解渴,圣人的弟子也得吃饭呢?他也明白想要让官场清廉,大幅的提高官员俸禄是必须的,只是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