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武的扩编方案是:第四路军所有师级部队全部升格为军,下面各级部队除班保持原建制不变,其余各级部队全部顺延升级,由于没有了排的编制,只好暂时由两个班编为一个排,缺员以后逐渐补充,军以下各级部队一律照此缩编。
第四路军一个原本超大的师,扩编后成了一个三师的军。为了保持一定程度的火力优势,各师师属炮兵直接划为军直属部队,一千个团的炮兵营都集中到师,统一指挥。由于扩编,各师炮兵部队火炮普遍不足,现在购买火炮存在很多问题,只好先放一放。扩编后,每师员额大幅下降,各师只有一万人出头。
这样,按晋绥军序列,徐放和赵凤武师正式编为第十七、第十八军,李文田兼任的守备总队改称第十九军,仍由李文田兼任军长,徐峥任副军长主持曰常工作。
骑兵编为两个军,魏广惠作为外蒙卫戍司令自兼一个军长,另一个军长由韩光担任;教导总队升格为军级,对外名称不变;空军总队守备旅升格为守备师;原司令部直属警卫一、二旅合编为警卫师,由叶长贵任军长,特种大队划入警卫师建制,这也是第四路军唯一没有大动手脚的部队;山地旅升格为山地师。改编后,宋哲武就有了九个步兵军,两个骑兵军,三个师和一个教导总队。
大战在即,这样扩编调整部队,对部队战斗力难免有影响,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宋哲武的意思是借着这次反蒋进行扩编,虽然部队员额一时无法增加,可一定要先把部队番号“抢”过来,架子搭起来。这样,就是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也不会好意思不承认他的部队建制,否则以后要想增加编制,蒋介石恐怕不会很痛快,甚至还会明确反对。而且也正好可以以此为借口,为他的部队争取晚参战的时间。
对于编制的改变,张亚飞首先提出疑问,‘在大战前这样改变部队编制,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他的一师是否可以暂不改编?’
张亚飞的这个意见,在宋哲武刚刚和箫国栋、陶蓉、李文田、王叙几人谈到扩编问题时,这几个人也是和张亚飞一样,一致反对,原因都是和张亚飞相同,就是害怕影响部队战斗力。
宋哲武知道,不仅是张亚飞,其他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于是他把说服几个参谋长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在听了宋哲武的解释后,众人也觉得现在只能这么办,毕竟宋哲武着眼的是几年后的事情,而不是仅仅考虑眼前,中原大战后,很难想象一心想削弱地方势力军权的蒋委员长,会法外开恩地允许第四路军大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