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中原大战 委员长很烦(二)(第1页)

蒋介石努力平息着心里的不快,对戴季陶说:“季陶,你说的的确也是一个办法,不仅仅是你一个人有这种想法,现在党内和政斧里有许多人也这样认为。只是这样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对于我们这些先总理的信徒来讲,我们最缺的也恰恰就是这个时间。”

蒋介石微微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先总理在世时,为我们的国家在政治上确定了三步走的策略,这就是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这是总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建国规划。二次北伐后我们正式结束了军政阶段,实现了训政,并没有实行宪政,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宪政的精髓是明煮,而在当今新军阀横行时期,明煮是万万行不通的,因此训政就是当前的最合适的选择。”

“可是,这个时期不应该过长,否则就会影响到实现先总理的遗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形象。而影响到实行宪政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些新军阀们。这些人割地自居,拥兵自重,把持地方军政大权,窃国家之土地公产以为私有,所作所为从不为了国家着想,一味只为个人和自己的小集团谋利,在他们的辖区里,地方百姓只知有军阀,不知有国家,他们的意志就是法律,他们的行为就是国策,简直就是一方皇帝。”蒋介石有些愤恨地说。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先总理为之奋斗一生创建的中华民国,必将处于事实上的四分五裂状态,国家建设更无从谈起。因此说,季陶所说,固然是一个稳妥的办法,可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时间。”

蒋介石幽幽地说:“如果采用这个办法,恐怕我们这一代人都不会见到宪政时期了。”

对于蒋介石的表白和解释,众人并不是很认同,这些蒋介石最亲信的部下们都知道,蒋介石其实最欣赏的是意大利墨索里尼实行的读才统治。不过,这些人没有人会傻到说破这件事。

蒋介石看着众人,故作轻松地微笑着说:“虽然阎锡山和冯玉祥这些新军阀看似实力强大,实际上他们内部矛盾重重,各有自己的算盘,他们绝不会真心联合起来的,要想打败他们并不难。德国顾问团的赫尔曼?克里拜尔已经和敬之他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军事计划,我们有充分的把握打败他们。”

见蒋介石如此决然,戴季陶知道蒋介石这是铁了心要以武力解决阎锡山等人,知道再行劝阻也不会有效,而且蒋介石说的也在理,这些地方势力也确实闹得不像话,便点头说:“既然委员长如此有信心,那我就放心了,这几天我也会四处走走,去拜访一下老友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