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长恨歌(第1页)

贞元二十年,白居易把家迁到了长安。

跟他一起的还有好友元稹,元稹告诉他,自己负了崔莺莺,不久将迎娶京兆韦氏的女儿。

还不都是为了仕途。

曾经的他们都以为,这世界是公平的、美好的,生辰许下的愿望会实现,童年的朋友会相伴一生,青春的挚爱也可以自始自终地在一起。

可后来才发现,牵了手未必是一辈子,也没有谁可以与谁相守到永远。

于是到了最后,以前炽热的、不顾一切的两个人,还是辜负了他们深爱的姑娘,以及曾经那个少年时、眼中有光的自己。

他们把过去的纯真留在了现在,拖着失了灵魂的躯壳,朝向不见尽头的未来,继续踽踽独行。

在盛大的婚宴上,众人的喝彩与簇拥中,新郎官元稹喝的酩酊大醉、满面红光,有同僚打趣他,说:「元微之,能娶到京兆韦家的女儿,可当真是好福气啊。」

元稹听了,放声大笑,好似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可笑着笑着,嗓子突然就哽咽,泪水竟夺眶而出。

他忽然就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众人惊呆了,可任大家怎么去劝,他都死死地抱住桌子,无论如何也不撒手。

有人奇怪,今天分明是大喜的日子,元稹哭什么?

旁边的白居易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可能是他太幸福了吧。」

随即低下头,轻轻地说:「或者是没能娶到年少时,他最想娶的那个姑娘吧。」

……

元和元年,白居易调任周至县尉,也进一步地贴近人民百姓。

有人说,治愈失恋的最好办法,就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公务上的忙碌冲淡了白居易对湘灵的思念,也让他渐渐地走出了那片伤感的阴影。

这几年,他结识了不少知己好友,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崔护,以及弘农杨氏的杨虞卿、杨汝士两兄弟,等等。

有一次,他与朋友在仙游寺散步,众人不知怎么,就聊起了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朋友说:「乐天,你文采这么好,不如你以此为题,作一首诗怎么样?」

白居易欣然应允,挥毫泼墨,就开始写。其实他朋友的本意,是想让他批判一下唐明皇因耽于美色而误国的事儿,一开头他也确实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写的。

可写着写着,一个模糊的少女身影就忽然浮现在他的脑海。他的笔锋,在潜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