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废琴(第1页)

元和五年,元稹让人给揍了。

故事是这样的,元稹从洛阳西归长安,路过华阴县,天色已晚,就在驿馆住下。

不一会儿,一队宦官骑着高头大马来了,也嚷嚷着要住驿站。

可房间已经不够。

这些宦官飞扬跋扈惯了,让元稹给他们腾地方,元稹觉得,这事儿得讲个先来后到吧,再说了,自己毕竟是朝廷命官,难道不要面子的吗?

双方发生了口角,这几个宦官暴怒,抽出鞭子就把元稹给殴打了一顿。

这件事很快上达天听,本来是宦官们主动寻衅滋事,还把元稹打到头破血流,可唐宪宗却偏袒宦官这边,认为是元稹不识大体、挑衅在先,并将其贬谪江陵。

打人者安然无恙,受害者却被外放,这算什么道理?

白居易得知消息,出离愤怒,再三上疏论救,可皇帝执意护短,谁也无可奈何。

在送别元稹之后,白居易将矛头指向皇帝身边的宦官们,当年,河北藩镇叛乱,唐宪宗欲出兵镇压,可竟让大宦官吐突承璀领兵挂帅,圣旨一出,朝野哗然,白居易上书抨击,皇帝仍旧一意孤行,最终战事胶着了一年之久,草草收场。

从此,白居易彻底站在了宦官们的对立面。

其实这些年来,白居易得罪过的人,远远不止宦官,对此他心中一直有数: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

可想而知,这些讽喻诗,已经让白居易谤满朝堂,不法官吏、悖逆将士、宫廷宦官,甚至皇帝本人,对白居易都已经忍耐到了极限。

白居易左拾遗任期刚满,正要改任的关口,唐宪宗忽然对礼部侍郎崔群说:白居易官卑俸薄,可就是资历不够,不能越级提拔,所以你还是让他自己挑选官职吧。

唐宪宗这话有猫腻儿。

因为按照惯例,左拾遗这个官职,但凡任满以后,几乎都会擢拔高位,且并不存在资历限制,皇帝这完全是以退为进,假意大度,实则是堵死了白居易升迁的道路。

关于皇帝的潜台词,白居易心知肚明,他心灰意冷,自请外放,挑了个京兆府户曹参军的职位,这实际上是离开了中枢,被边缘化了。

元和六年,仕途刚刚经历挫折的白居易,又遭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大打击: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