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堂课的内容:
自控的源泉:如何内外并施,结束拖延?
我们的大脑常常处于自动驾驶、自动反应的模式中,所以在训练注意力、自控力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很注意到,似乎总有很多「心里话」潜伏着,不断自我暗示,好像内心有一个「我」在不断讲话,就像内置了一个「小喇叭」。

这些声音是我们认知的一部分,听听它在讲什么,一个人的自控或者失控都有迹可查。
对内,我们允许自我的「小喇叭」正常广播,想自己所想,追随自己的感觉,放弃控制内心的感受,反而在对外时,更容易控制行动,驾驭冲动。
接下来,就以拖延症为例子详细说一说。说起拖延症,恐怕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对号入座,乐于为自己贴上「拖拉机」的标签,给人一种「世界上人人都有拖延症」的错觉,就像「抑郁症」「强迫症」的标签一般流行。其实,拖延、抑郁、强迫的症状绝大多数人都有,真正严重到「症」的却不多。一贴标签,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一台戏,自我暗示、自我预言就开始起作用,某些「症」恐怕真的粘着你不走了。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 4 种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先摘掉「拖延症」的标签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威廉·克瑙斯在《终结拖延症》一书中,将拖延归为四类:
1.期限性拖延
与时间节点、期限相关的拖延,比如总是在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最后一晚熬夜做方案,第二天交上。
2.个人事务拖延
跟个人相关的事务,比如大龄未婚男女对于相亲这件事,总觉得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永远没有 deadline,或见了一个又一个,总觉得不满意,可是又说不清楚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人共度一生。
3.简单拖延
比如下楼扔垃圾这样的小事,从昨天拖到今天。
4.复杂拖延
这类拖延包括多层或多重因素,往往暗藏「完美主义」的暗涌。
虽说是四类,可是也有很多交叉,真正称得上是「拖延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