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堂课的内容:
自控的生理基础:如何给自己创造良好的身心状态,远离失控?
很多人说到自控和意志力,往往会把它们看作是道德问题,比如说一个人意志力薄弱,人品太差。粗暴归因后,我们既看不清楚自控到底是怎么回事,又会给自己与他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于事无补。他们往往忽略了:自控需要良好的生理基础。
我们都知道,关于自控力,最重要的常识是:自控力是有限的,不过能像肌肉一样得到训练。
既然自控是大脑内部极具耗费能量的一项活动,回归到自控本身,就会发现自控与大脑、身心状态密切相关。如果身心状态良好、大脑有序工作,自控力就有了生理上的资源支撑。具体怎么回事呢?
在《让大脑自由》一书中,美国著名的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博士为我们介绍了大脑的结构。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大脑分成三个部分:蜥蜴脑(脑干部分,也称作本能脑)、杏仁核(丘脑,位于大脑的正中心,亦名情绪脑)、大脑皮层(强大且「人类特有」的大脑,每个区域都是高度专门化的,比如记忆区域、视觉区域、语言区域等)。科学家常用「大脑三位一体学说」模型(如下图)描述大脑的总体组织结构。
我们的三个大脑(摘自《让大脑自由》)
前额叶皮层(前额皮质)是随着人类进化在大脑内唯一一处新增物。在《自控力》一书中,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学生物学家罗伯特·萨博斯基(Robert Sapolsky)认为,对现代人来说,前额皮质的主要作用是让人选择做「更难的事」。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两个方面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了解前额皮质的重要性
前额皮质并非是挤成一团的灰质,而是分成三大区域,分管「我要做(左边区域)」「我不要(右边区域)」「我想做(中间靠下的位置)」三种力量。
前两者主要控制「做什么」「我要做」,处理枯燥、困难或充满压力的工作,比如一个文科生刚开始接手财务,做资产负债表,相当枯燥而乏味(虽然做完后挺有成就感的);「我不要」能克制一时冲动,比如面对不靠谱的人做的离谱事,忍耐一天不发火。
「我想要」会记录我们的目标和欲望,决定自己「想要什么」。这块的细胞越活跃,一个人的行动力、拒绝诱惑的能力就越强。如果加以有序、循序渐进的练习,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