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之间要事先签署股东协议,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但是我认为在中国,目前大概 99% 以上的企业都没有签署真正的股东协议。当然,我们成立公司的时候都会有公司章程,但是这往往是工商局统一格式的,大家也不太重视,认为这个是约定俗成的,就这样去做了。相反,对于企业股东之间非常重要的事,反而没有约定,但这是容易出问题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人一起共事,离不开规则,何况是跟公司终身发展相关的股东。
股东之间一起创业是一个长期、艰苦、充满变数的过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顺利,可能会不顺利。可能会有巨大的一种利益,也有可能会有巨大的挫折和风险。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如何处理,规则其实是处理的核心标准。
欧美人其实非常遵守规则,虽然美国人天性崇尚自由,但其实他们是最遵守规则的,我读过一本书叫《罗伯特议事规则》,这本书详细的讲解了怎么开会、怎么决策、怎么议事。其实核心一点就是大家形成一个规则,然后所有人都遵从这个规则,我们就可以合作好。如果没有规则,有一出是一出,很可能我们就无法去协调,达成一致。或者有规则,你不认同规则,这也是更坏的一种情况。
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股东,在规则对他有利的时候,他就认同这个规则。一旦他变到了另外一方,他发现这个规则对他这方不利了,同样是这一件事、同样是一个规则,他反倒又不去认了。这样的人,其实就没有办法来合作。
认可和遵守规则是成为股东的前提,如果大家都遵守规则,再复杂的事都可以协调得很好。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大家都是股东,利益都是一致的,所有股东都应该一条心,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理论是这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公司经营好了,该不该分红,公司的发展是走多元化的路线还是走专业化的路线,如何激励经营层,要不要给经营层发奖金,发多少,一个重大的并购做还是不做,如果公司亏损了怎么样去扭亏为盈,需要股东再往里投钱是投还是不投。可以说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重大的事情,很可能都涉及到股东的利益,都需要股东进行决策,这时候都非常容易产生股东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每一次矛盾和分歧都是对股东人性和理念的一次大考验。这么多年下来,我的经验是,最好的办法是大家有规则,我们约定好,就按照规则来做,这样反倒是简单。
中国人一般来讲,喜欢将人情和商业混在一起,尤其是东北人,往往是好的时候什么都行,不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