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门专门的科学,而且是一门实践科学。很多国际大公司在更换 CEO 时,甚至会跨行业选择,例如 IBM 历史上最出色的 CEO 郭士纳就并非出身于 IT 行业。CEO 可以跨界,恰恰证明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原则需要遵守的,是可以学习掌握的。不管你所处什么样的行业,你遵循的管理原则应该是相同的。
当然,我认为管理和天赋也很有关系,很多人天赋中就没有管理因子,那么他怎么学习也掌握不了。但是那些天赋中有管理因子的人,其实也必须通过后天系统地学习和思考,才能够掌握管理的原则。
我认为公司的管理至少与以下三项有关:
第一是行业,不同的行业管理方法肯定不同,制造业讲究的是计件工资、工兵文化,要求每个人都严格执行流程。而互联网行业需要的是创新,需要打造的是一个创新的环境,来激发每个人的创新。
第二个是公司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管理差异是非常大的,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管法,大公司必须按照大公司来管。
第三个是企业文化,不同文化的企业管理方法肯定也是不同的。
创业最大的难题是创始人不懂管理,创始人对管理没有概念,甚至不知道如何去思考管理问题。因为很多的创业者都是从技术出发,他因为对某一项技术或者某一个产品方向有感觉,所以他起步创业了,但他并不懂管理。实际上没有任何人是天生懂管理的,所以创业者都需要面临一个学习管理的问题。
我一开始工作就发现,我在北大里边虽然是学经济管理系的,但是学到的那些管理理论和实际的工作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我当时是因为有一个同学被分到了联想公司的管理部,当时联想正在抓管理,他们起草了联想的管理大纲,对公司内部的很多制度、流程做了一些界定,我呢就悄悄的请我的同学把这份文件给了我一份,我每天自己去研究,琢磨里边的那些接口、流程等等。后来我在做企业的这种管理过程中,联想的管理大纲其实给了我非常多的启示,我记得那本复印的管理大纲被我用各种颜色的笔批注得密密麻麻。后来 2004 年我再一次见到柳传志柳总的时候,我还特意把这本管理大纲送给了他,告诉他我在管理上很多的东西是从联想偷师学艺的。
所以问题来了,既然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不是可以请专业人士或者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呢?答案是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对初创公司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