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收集怎样的信息?又该如何收集?
想要运用框架结构提出富有说服力的主张,就需要收集如下信息。
- 用于填补框架中欠缺部分的事实
- 用于验证已有事实正确与否的事实
「调查竞争对手时,如果手头只有 2?3 家公司的资料,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呢。这时,就要去收集其他竞争对手的信息」「如果尚存在推论或推测,那就要进行科学地调查与验证」。总之,要去收集能强化现有框架的信息。
那应该怎么收集? 常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书籍、报纸杂志等获取信息,也可以利用专业的数据库进行信息收集。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访问、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法。
但是,任何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因此在研究收集方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要收集信息的种类与时限,针对不同的信息采取不同的收集办法。
收集信息时,有 2 点注意事项务必要记得。第 1 点就是「信息源的可靠性」。
我们来举个例子。当你为了证明「如今消费者比起巧克力零食,更爱曲奇零食」这一推测,在网上进行搜索后,在某微博上发现「现在比起巧克力,大家都在吃曲奇」的说法,就认为获得了有用信息。但是, 这种言论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事实根据,因为它只是个人意见,仍然属于推论范畴。
所以,在收集信息时,我们必须彻底查明它是由谁、出于何种目的、运用何种方法、何时做成的信息。
第 2 点注意事项,就是「偏倚」。任何人的思考中都存在「确认偏倚」,也就是只看自己想看的。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基于「如今的消费者比起巧克力零食更喜爱曲奇零食」这一推论寻找信息时,人们的眼睛往往只盯着「曲奇零食比巧克力零食好」这种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对于「两个都喜欢」、「巧克力零食和曲奇零食是两码事」等这种信息,则故意视而不见,选择性的听不见看不见。你是否时常也有这种「偏倚」发生呢?
其实,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来判断:是应该忽略不利信息,还是该基于逻辑修改主张。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切忌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这会使我们无法客观地思考,甚至会酿成大错。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关于访问这种信息收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着眼于预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