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汇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实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归根结底简单来说,就是「让听众采取行动」。
比如向顾客推销了商品,如果顾客不签约或者回购,那就没有意义了。再换一个例子,如果你在公司内进行项目相关的演讲,如果想法没有被采用,也就不会得到好评。没有好评也就算了,甚至还可能被上司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从而影响到对你的评价。
所以说,演讲汇报的好坏是取决于听众的行动的。因此,我们必须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听众在想什么?其实啊,听众在采取行动之前,在思维层面和感情层面都会有一个演变过程。那我们怎样能从思维和感情两个层面入手呢?
首先,我们要让听讲人在思维层面从对演讲内容产生兴趣开始。如果不能让对方产生「这内容好像挺有趣」的想法,就无法进入下一步了。第 2 步,便是让听众认为这个演讲很有必要,觉得「我应该听听看」。 越是忙碌的商务人士越讨厌「废话」,所以,必须让他们觉得内容是有意义的。
第 3 步和第 4 步分别是「理解」和「接受」。这两步,是让对方在理解演讲汇报的基础上,让他认为,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到这里你就认为达成目标了,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对方可能会说「你说的话我听明白了,但具体如何落实,我们下次再说」,这可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为了使内容和行动相衔接,一定要让对方进入「下决定」这个阶段, 这样最终才能让对方采取实际行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和思维层面并列的感情层面。
思维层面上的第 2 个阶段是「该不该听」,感情层面的第2阶段是「想不想听」。大家也一定有过「我知道应该听,可实在是不想听」的经历吧。当思维和感情产生分歧时,听众很可能就不会采取行动了。
而第 3 步往后,我们的演讲汇报要更加投入情感,在感情层面上,让对方感受到共鸣和感动,从而愈发吸引听众,让人精神振奋,让他们觉得「不用你说,我也想照着你说的来行动。」。
落实思维层面的操作虽然重要,但感情层面的步骤也同样重要。
学习要点:演讲汇报的目的是「让听众采取行动」。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