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发展观:掌握欣赏事物的新视角,让改变自然发生(第1页)

今天我们先不讲案例,来做一个思维游戏。

我们假设有一辆自行车。骑了一段,这个自行车的轮胎坏了,我们送到修车铺,换了一个轮胎。好,你会觉得这辆自行车还是原来的自行车吗?

后来它的脚踏板坏了,我们再换一副脚踏板。

但这辆自行车还是这辆自行车。后来我们又换了一下链条。再后来,我们又换了一副座椅……

你可能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把一切零件全都换一遍,换到最后,我们会说:这辆自行车还是这辆自行车。

但是假如从一开始,我们直接拿到换上去的这些零件,把它组装成一辆自行车,你肯定会判断:这是一辆新的自行车,它跟我们原来的自行车明明白白是两辆。谁要是说,这辆车就是那辆车,你肯定会以为他脑子出毛病了。

但这种情况跟之前的情况有什么差别呢?为什么之前就会觉得是同一辆?

差别就在于我们认识的过程。如果一点一点地改变,我们认识的过程中就会保留一定的连续性。即使这个东西在一点点发展,改变,甚至变成截然不同的东西,但在我们的思维里还是会认为,这个东西一直是原来的东西。

很有趣,是不是?不过我猜你会想,这个问题跟现实有什么联系?我们为什么要玩这种头脑游戏?其实,它背后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观点,发展观。

上节课我们讲到起名字,我们说,起名字是为了把一些不断变化的东西给固定下来。这是我们的思维过程中一直在发生的转换。

我们有很多叫做问题的东西,比如孩子不爱学习、伴侣吵架,两个人的个性不合适,我们觉得就是这样了,这个就是问题,它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存在。这种思维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经常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就可以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接下来我们来具体解释。

理论

所谓发展观,就是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这话没错,但是好像只能在书本上理解。放到现实生活中,好像就有点用不上。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神经结构,习惯了把很多事物当做静止不变的东西,加以认知。

这方面最著名的一个教训,叫做揠苗助长。

课文我们都学过,有人担心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了,想要帮忙,于是人为地把它拔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