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七分吃」这句话你肯定听过,这话不仅是健身爱好者经常挂在嘴边,想要提升精力,你同样要注重饮食。那么到底该吃什么?该什么时候吃?怎么吃?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正式进入饮食维度,通过日常饮食的调整,帮助你持续拥有充足精力。
关于饮食,我们的标准往往是吃饱,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吃饱和吃对之间,隔着一条马里亚纳海沟。
吃得太多,反而会让你昏昏欲睡,吃得不对,你就整天打不起精神。
在精力管理教练的眼中,饮食是人体的「燃料」,我们要选择让身体没有负担的食物,让人食用后轻松、舒服,精力更加充沛。
身体需要哪些优质「燃料」?
假如我们把人体看作是一辆汽车,那一定是一辆「混合动力」型的车,人体一共有三个「油箱」,也就是三种动力来源,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也就是营养学里说的三大宏观营养素。
此外,还有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可以把这些想象成汽车需要的「润滑油」「机油」,对汽车来说也非常重要,但需要的量并不多,所以是微量。
三种燃料中,人体消耗的顺序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今天先来说说三种燃料中最先消耗、也是主要的一种燃料: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有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就是你吃少不快乐,吃多不精神,还会胖……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理呢?我给你详细讲讲:
碳水化合物就是各种糖类,在咱们国家的注重主食的饮食结构当中,每天所需能量的 60% 左右都是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而且饥饿时食物带来的饱腹感、甜品带来的幸福感、水果制造的甜蜜感,也都和碳水化合物息息相关。美食解压、让人快乐的背后,离不开碳水化合物。
但是,因为太容易获取,很多人碳水化合物摄取就过量了,给身体造成很多负担,严重影响精力和工作效率。为什么呢?因为碳水化合物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胰岛素水平,碳水化合物摄入越多,人体就会释放越多的胰岛素,今儿让大脑唤醒人体荷尔蒙中的血清素、色氨酸来工作,它们一旦被释放,就会让人想打盹。为什么吃完薯条、炸鸡等碳水大餐后容易犯困,现在你知道了吧?
更惨的是,吃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会让你变胖。
人体每吸收 1g 碳水化合物,就获取了 4000 卡路里热量。如果摄取的碳水化合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